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953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包括:壳体、控制板及信号接收模块;壳体一侧的侧面上安装有上下两排射频盲配连接器和相对设置在射频盲配连接器所在区域两端的液冷盲配接头与混装盲配插座;信号接收模块位于壳体内部并分为上下两排,上排的信号接收模块与上排的射频盲配连接器连接,下排的信号接收模块与下排的射频盲配连接器连接;控制板位于上下两排信号接收模块之间并与混装盲配插座连接;控制板的正反面均集成有多组信号接口,且集成在其正面的多组信号接口与上排的排信号接收模块连接,集成在其反面的多组信号接口与下排的排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的高集成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雷达对结构设计指标(体积、重量、热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电讯性能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对雷达结构的集成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2、雷达都是有多组功能性组件组成,传统的功能性组件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组件功能由数个独立运行的模块组成,集成度不高且模块之间通过线缆连接,增加了雷达的体积和重量,同时维修时拆装线缆繁多,维修性较差。迫切需要一种集成度高且维修方便的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

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包括:壳体、控制板、以及用于信号接收与发送的信号接收模块;

3、壳体一侧的侧面上安装有上下两排射频盲配连接器和相对设置在射频盲配连接器所在区域两端的液冷盲配接头与混装盲配插座;

4、信号接收模块位于壳体内部并分为上下两排,且上排的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上排的射频盲配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下排的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下排的射频盲配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

5、控制板位于上下两排信号接收模块之间,并与混装盲配插座连接;控制板的正反面均集成有多组信号接口,且集成在其正面的多组信号接口分别通过毛纽扣连接器与上排的排信号接收模块一一对应连接,集成在其反面的多组信号接口分别通过毛纽扣连接器与下排的排信号接收模块一一对应连接;

6、壳体的壁面中设有流经控制板和信号接收模块的冷却水道,且冷却水道的进出端均与液冷盲配接头连接。

7、优选地,壳体内部设有隔板,壳体内部空间经隔板隔断形成位于隔板上方的上容纳腔和位于隔板下方的下容纳腔;其中一排信号接收模块设置在上容纳腔内,另外一排信号接收模块设置在下容纳腔内;控制板固定在隔板的上板面或下板面上,隔板上设有安装口,处于隔板远离控制板一侧的信号接收模块通过穿过安装口的毛纽扣连接器与控制板连接。

8、优选地,控制板上设有一排让位孔,隔板上设有一排穿过让位孔的定位柱,位于控制板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定位柱上,位于控制板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隔板上;任意一个定位柱的两侧均设有毛纽扣连接器,且其中一个毛纽扣连接器处于控制板的上方以连接控制板与位于控制板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另一个毛纽扣连接器处于控制板的下方并穿过安装口以连接控制板与位于控制板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

9、优选地,壳体包括主壳体、上端板和下端板,主壳体为框体结构,隔板位于主壳体内部并与主壳体固定,上端板可拆卸装配在主壳体上端以在上端板与隔板之间形成上容纳腔;下端板可拆卸装配在主壳体下端以在下端板与隔板之间形成下容纳腔。

10、优选地,冷却水道包括为环形结构并由控制板的周围及上下两排信号接收模块之间流过。

11、优选地,壳体呈“凸”字形结构,射频盲配连接器设置在其凸出端的端面上,混装盲配插座与液冷盲配接头分别位于其凸出端的两侧。

12、优选地,射频盲配连接器、混装盲配插座及液冷盲配接头的插接口的朝向相同。

13、优选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与雷达天线进行装配的定位销和螺纹连接件,且前端定位销与射频盲配连接器、混装盲配插座及液冷盲配接头同侧,且其轴向与三者插接口的朝向相同。

14、优选地,壳体远离射频盲配连接器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调试接口。

15、优选地,壳体上还设有插拔组件,所述插拔组件包括固定柱和供人手持握的插拔器,固定柱固定在壳体远离射频盲配连接器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柱的顶部具有挡帽,插拔器上设有宽度小于挡帽大于定位柱外径的长腰孔,且长腰孔一端的端部的口径大于挡帽。

16、本专利技术中,壳体既是所有部件的集成基础,又是控制板及信号接收模块的冷源,实现组件整体散热,同时也是组件的承力件,壳体薄壁多腔的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该混装盲配组件的重量;信号接收模块分为上下两排,控制板设置在两排信号接收模块之间,且控制板的正反两面均集成了多组信号接口,且位于其正面的各组信号接口通过毛纽扣连接器分别与上排的各信号接收模块一一对应连接,处于其反面的各组信号接口通过毛纽扣连接器分别与下排的各信号接收模块对应连接;而上下两排信号接收模块的射频输出端均经过安装在壳体上的射频盲配连接器对外连接。该结构实现了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的高集成设计,且液冷盲配接头与混装盲配插座分设在两侧,可避免漏液引起的安全隐患,此外,该组件易于拆装,方便维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控制板(2)、以及用于信号接收与发送的信号接收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设有隔板(9),壳体(1)内部空间经隔板(9)隔断形成位于隔板(9)上方的上容纳腔和位于隔板(9)下方的下容纳腔;其中一排信号接收模块(3)设置在上容纳腔内,另外一排信号接收模块(3)设置在下容纳腔内;控制板(2)固定在隔板(9)的上板面或下板面上;隔板(9)上设有安装口,处于隔板(9)远离控制板(2)一侧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穿过安装口的毛纽扣连接器(7)与控制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板(2)上设有一排让位孔(201),隔板(9)上设有一排穿过让位孔(201)的定位柱(901),位于控制板(2)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定位柱(901)上,位于控制板(2)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隔板(9)上;任意一个定位柱(901)的两侧均设有毛纽扣连接器(7),且其中一个毛纽扣连接器(7)处于控制板(2)的上方以连接控制板(2)与位于控制板(2)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另一个毛纽扣连接器(7)处于控制板(2)的下方并穿过安装口以连接控制板(2)与位于控制板(2)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主壳体(101)、上端板(102)和下端板(103),主壳体(101)为框体结构,隔板(9)位于主壳体(101)内部并与主壳体(101)固定,上端板(102)可拆卸装配在主壳体(101)上端以在上端板(102)与隔板(9)之间形成上容纳腔;下端板(103)可拆卸装配在主壳体(101)下端以在下端板(103)与隔板(9)之间形成下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水道(8)包括为环形结构并由控制板(2)的周围及上下两排信号接收模块(3)之间流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呈“凸”字形结构,射频盲配连接器(4)设置在其凸出端的端面上,混装盲配插座(6)与液冷盲配接头(5)分别位于其凸出端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射频盲配连接器(4)、混装盲配插座(6)及液冷盲配接头(5)的插接口的朝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还设有用于与雷达天线进行装配的定位销(10)和螺纹连接件(11),且前端定位销(10)与射频盲配连接器(4)、混装盲配插座(6)及液冷盲配接头(5)同侧,且其轴向与三者插接口的朝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远离射频盲配连接器(4)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调试接口(14)。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还设有插拔组件,所述插拔组件包括固定柱(12)和供人手持握的插拔器(13),固定柱(12)固定在壳体(1)远离射频盲配连接器(4)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柱(12)的顶部具有挡帽(121),插拔器(13)上设有宽度小于挡帽(121)大于定位柱(901)外径的长腰孔,且长腰孔一端的端部的口径大于挡帽(1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控制板(2)、以及用于信号接收与发送的信号接收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设有隔板(9),壳体(1)内部空间经隔板(9)隔断形成位于隔板(9)上方的上容纳腔和位于隔板(9)下方的下容纳腔;其中一排信号接收模块(3)设置在上容纳腔内,另外一排信号接收模块(3)设置在下容纳腔内;控制板(2)固定在隔板(9)的上板面或下板面上;隔板(9)上设有安装口,处于隔板(9)远离控制板(2)一侧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穿过安装口的毛纽扣连接器(7)与控制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板(2)上设有一排让位孔(201),隔板(9)上设有一排穿过让位孔(201)的定位柱(901),位于控制板(2)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定位柱(901)上,位于控制板(2)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隔板(9)上;任意一个定位柱(901)的两侧均设有毛纽扣连接器(7),且其中一个毛纽扣连接器(7)处于控制板(2)的上方以连接控制板(2)与位于控制板(2)上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另一个毛纽扣连接器(7)处于控制板(2)的下方并穿过安装口以连接控制板(2)与位于控制板(2)下方的信号接收模块(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装盲配液冷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主壳体(101)、上端板(102)和下端板(103),主壳体(101)为框体结构,隔板(9)位于主壳体(101)内部并与主壳体(101)固定,上端板(102)可拆卸装配在主壳体(101)上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朋李畅殷忠义陈凯谢超张明皓杨星华方良超廉云龙宋志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