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188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电解设备包括有电解槽(8)以及用于向电解槽(8)供应软水的软水器,该软水器包括有具有树脂腔(102)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102)内设有第一搅拌件和驱动件(3);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控制系统调整硬水进水水压和第一搅拌件转速直到软水出水流量和出水硬度达到要求;步骤二、将软水器制备的软水供应至电解槽(8)直到总供应量达到要求;步骤三、控制系统根据历史软水出水总流量判断软水树脂是否达到使用寿命,并将达到使用寿命的软水树脂进行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增强软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设备,具体指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电解设备在电解水制备过程中,为了避免水垢影响电解槽内电极片的使用寿命,需要通过软水器提供软化后的水源作为原料。

2、软水器一般具有树脂腔和盐腔,其工作原理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体中的硬度成份如ca2+、mg2+等离子置换去除,以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当树脂上的交换离子都变成钙镁时,树脂的转化效果已饱和,转化能力将会失效,此时需要对钙镁离子进行再生,需要用钠离子将钙镁离子置换回来。在此再生过程中,盐水流经树脂腔内,并与树脂腔内的树脂产生反应,让钠离子取代钙镁离子,进而使得树脂恢复软水能力。具体可参见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384421.5(公布号为cn217651920u)的技术专利《一种集成水槽》。

3、但是,对于现有的软水器来说,树脂腔内的树脂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树脂和硬水混合效果不均匀导致软化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增强软化效果的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电解设备包括有电解槽以及用于向电解槽供应软水的软水器,该软水器包括有具有树脂腔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内设有第一搅拌件和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搅拌件旋转,以使软水树脂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树脂腔内并各自运动;

3、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4、步骤一、控制系统调整硬水进水水压和第一搅拌件转速直到软水出水流量和出水硬度达到要求;

5、步骤二、将软水器制备的软水供应至电解槽直到总供应量达到要求;

6、步骤三、控制系统根据历史软水出水总流量判断软水树脂是否达到使用寿命,并将达到使用寿命的软水树脂进行更换。

7、为了方便调节软水出水流量和出水硬度,所述的主体上连接有与所述树脂腔的硬水入口流体连通的硬水管道以及与所述树脂腔的软水出口流体连通的软水管道;

8、所述的软水器还包括有

9、输送泵,安装在所述的硬水管道上,用于将硬水自硬水管道输送至树脂腔;

10、浊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树脂腔内靠近硬水入口的位置处;以及

11、水质硬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的软水管道内;

12、所述的步骤一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3、s101、开始,启动输送泵提供硬水,启动驱动件带动第一搅拌件旋转,启动流量传感器监测软水管道内的软水出水流量c,启动浊度传感器监测树脂腔内的软水树脂溶液浑浊度a,启动水质硬度传感器监测软水管道内的软水出水硬度b,进入s102;

14、s102、控制系统判断软水出水流量c是否达到设定范围,若是,进入s104,若否,进入s103;

15、s103、控制系统控制输送泵调整硬水进水水压p,返回s102;

16、s104、控制系统判断浑浊度a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是,进入s105,若否,进入s106;

17、s105、控制系统判断软水出水硬度b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是,进入步骤二,若否,进入s106;

18、s106、控制系统控制驱动件调整第一搅拌件转速w,返回s104。

19、为了方便给电解槽输送一定量的软水,所述的步骤二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20、s201、将软水器制备的软水供应至电解槽,进入s202;

21、s202、控制系统判断软水出水总流量d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是,进入s203,若否,返回s201;

22、s203、关闭驱动件、输送泵、浊度传感器、水质硬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进入步骤三。

23、为了根据历史软水出水总流量判断软水树脂是否达到使用寿命,所述的步骤三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24、s301、控制系统判断历史软水出水总流量e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是,进入s302,若否,进入s303;

25、s302、更换软水树脂,进入s303;

26、s303、结束。

27、为了进一步增强软化效果,所述的树脂腔为一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的通道,且树脂腔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分别位于该树脂腔的顶部和底部;

28、所述的第一搅拌件呈螺杆状,用于给软水树脂施加自下而上运动的推力,从而与自上而下流动的硬水进行离子交换,进而使软水树脂在送料件的推力、水流的冲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均匀分布在树脂腔内并各自在局部区域内运动。

29、为了方便更换软水树脂,所述主体对应于树脂腔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树脂腔相贯通的树脂导入口和树脂排出口;

30、所述更换软水树脂的具体步骤如下:先打开树脂排出口,启动驱动件驱动第一搅拌件反转,将软水树脂自树脂腔顶部向底部传送并通过树脂排出口排出,运行t1后关闭树脂排出口和驱动件;然后将树脂导入口打开,启动驱动件驱动第一搅拌件反转,将自树脂导入口导入的软水树脂自树脂腔顶部向底部传送,运行t2后关闭树脂导入口和驱动件。

31、为了有效去除软水内的气泡,避免其进入电解槽内影响电解效率和寿命,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具有与树脂腔的出口相连通的气液分离腔,该气液分离腔内设有第二搅拌件。

32、为了方便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的加工,还包括有送料螺杆,该送料螺杆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螺杆部和第二螺杆部,所述的第一螺杆部沿所述的树脂腔的轴向布置在该的树脂腔内,该第一螺杆部形成所述的第一搅拌件,所述的第二螺杆部设于所述的气液分离腔内,该第二螺杆部形成所述的第二搅拌件。

33、为了方便硬水均匀进入树脂腔,所述的主体的内部还具有与树脂腔的入口相连通的硬水腔,所述的硬水管道与该硬水腔相连通。

34、为了方便硬水腔、树脂腔和气液分离腔的形成,所述的主体呈筒状且倾斜布置,该主体内设有两片沿主体的轴向间隔布置的隔板,将所述主体的内腔分隔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所述硬水腔、树脂腔和气液分离腔;

35、位于上方的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硬水腔和树脂腔的流通孔,该流通孔形成所述树脂腔的硬水入口;

36、位于下方的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树脂腔和气液分离腔的流通孔,该流通孔形成所述树脂腔的软水出口。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38、(1)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搅拌件旋转,以使软水树脂均匀分布在树脂腔内并各自运动,并通过调整硬水进水水压和第一搅拌件转速将软水出水流量和出水硬度调节至电解槽所需的范围,能够增强软化效果,满足电解槽的特定需求;

39、(2)根据历史软水出水总流量及时更换软水树脂,避免达到使用寿命的软水树脂影响软化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电解设备包括有电解槽(8)以及用于向电解槽(8)供应软水的软水器,该软水器包括有具有树脂腔(102)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102)内设有第一搅拌件和驱动件(3),所述的驱动件(3)用于驱动第一搅拌件旋转,以使软水树脂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树脂腔(102)内并各自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上连接有与所述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流体连通的硬水管道(12)以及与所述树脂腔(102)的软水出口流体连通的软水管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102)为一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的通道,且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分别位于该树脂腔(102)的顶部和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对应于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树脂腔(102)相贯通的树脂导入口(15)和树脂排出口(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还具有与树脂腔(102)的出口相连通的气液分离腔(103),该气液分离腔(103)内设有第二搅拌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送料螺杆(2’),该送料螺杆(2’)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螺杆部(21’)和第二螺杆部(22’),所述的第一螺杆部(21’)沿所述的树脂腔(102)的轴向布置在该的树脂腔(102)内,该第一螺杆部(21’)形成所述的第一搅拌件,所述的第二螺杆部(22’)设于所述的气液分离腔(103)内,该第二螺杆部(22’)形成所述的第二搅拌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的内部还具有与树脂腔(102)的入口相连通的硬水腔(101),所述的硬水管道(12)与该硬水腔(101)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呈筒状且倾斜布置,该主体(1)内设有两片沿主体(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隔板(11),将所述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所述硬水腔(101)、树脂腔(102)和气液分离腔(1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电解设备包括有电解槽(8)以及用于向电解槽(8)供应软水的软水器,该软水器包括有具有树脂腔(102)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102)内设有第一搅拌件和驱动件(3),所述的驱动件(3)用于驱动第一搅拌件旋转,以使软水树脂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树脂腔(102)内并各自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上连接有与所述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流体连通的硬水管道(12)以及与所述树脂腔(102)的软水出口流体连通的软水管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腔(102)为一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的通道,且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分别位于该树脂腔(102)的顶部和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对应于树脂腔(102)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树脂腔(102)相贯通的树脂导入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晖陈敏陈猛戴九松张旭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