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02166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楼板领域,包括用于相互装配的第一楼板、第二楼板;第一楼板上设置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底面与第一楼板的底面共面;第二楼板上设置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顶面与第二楼板的顶面共面;还包括位于第一延伸部上方的若干插接组件、开设在第二延伸部底面的若干插槽组件,当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相互装配时,插接组件一一对应的进入插槽组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板装配效率低下、始终有构件凸出至楼板外部等问题,实现提高楼板装配效率,且使得装配后的楼板之间没有异物凸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楼板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2、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楼板连接过程中,一般采用螺栓或其它独立的连接件进行相邻楼板的装配,存在装配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的缺陷;并且无论采用螺栓还是其它的独立连接件,均有部分构件结构凸出至楼板外部,因此某些装配式建筑为了美观考虑还需要额外采用扣件进行包覆,又变相的增大了成本、降低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板装配效率低下、始终有构件凸出至楼板外部等问题,实现提高楼板装配效率,且使得装配后的楼板之间没有异物凸出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相互装配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相互装配的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楼板(1)与第二楼板(2)的厚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楼板(1)朝向第二楼板(2)的一侧端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楼板(2)朝向第一楼板(1)的一侧端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楼板(1)上设置有自第一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所述第一延伸部(3)的厚度小于第一楼板(1)的厚度,且第一延伸部(3)的底面与第一楼板(1)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二楼板(2)上设置有自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所述第二延伸部(4)的厚度小于第二楼板(2)的厚度,且第二延伸部(4)的顶面与第二楼板(2)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相互装配的第一楼板(1)、第二楼板(2),第一楼板(1)与第二楼板(2)的厚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楼板(1)朝向第二楼板(2)的一侧端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楼板(2)朝向第一楼板(1)的一侧端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楼板(1)上设置有自第一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所述第一延伸部(3)的厚度小于第一楼板(1)的厚度,且第一延伸部(3)的底面与第一楼板(1)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二楼板(2)上设置有自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所述第二延伸部(4)的厚度小于第二楼板(2)的厚度,且第二延伸部(4)的顶面与第二楼板(2)的顶面共面;所述第一延伸部(3)与第二延伸部(4)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楼板(1)或第二楼板(2)的厚度;还包括位于第一延伸部(3)上方的若干插接组件、开设在第二延伸部(4)底面的若干插槽组件,当第一楼板(1)与第二楼板(2)相互装配时,所述插接组件一一对应的进入所述插槽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自第一侧面开设的安装槽(5)、铰接在所述安装槽(5)槽口处的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的l型件;所述第一转轴(6)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l型件包括相互垂直的外延伸段(7)、插接段(8),所述外延伸段(7)与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且外延伸段(7)的轴线与第一转轴(6)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插接段(8)在外延伸段(7)的端部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二延伸部(4)底面的第一定位槽(9)、第二定位槽(10),所述第一定位槽(9)与第二定位槽(10)相互连通且呈l型分布,所述第一定位槽(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延伸部(4)远离第二楼板(2)的端面、所述第一定位槽(9)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槽(10)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槽(9)用于容纳所述外延伸段(7),所述第二定位槽(10)用于容纳所述插接段(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的内延伸段(11),所述内延伸段(11)位于安装槽(5)内部,且内延伸段(11)上固定连接定位球(12);还包括与所述安装槽(5)连通的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振华李鑫张琴陈子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