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449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包括矩形阀管、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动作组件,矩形阀管的两个对称面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一阀体的上端与第一开孔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第一阀体与第一开孔动密封,第二阀体的上端与第二开孔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第二阀体与第二开孔动密封,动作组件驱动第阀体绕其与矩形阀管的连接点转动,处于封闭状态时,两个阀体贴合,处于非密封状态时,两个阀体之间设置有通道;本技术通过设置矩形阀管,并在矩形阀管的两个对称侧面设置有开孔,通过在开孔内安装可转动的阀体,最后通过动作组件对两个阀体进行动作,使得两个阀体在矩形阀管内部相接,实现对阀管的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


技术介绍

1、由于山谷狭窄,大量的水电站发电厂房都采取地下式发电厂房,伴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大,地下洞室群规模越来越大,以大断面、高深度、大直径以及结构复杂为突出特征,大体量混凝土的输送与浇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垂直管道溜送方法从竖井顶部布置普通钢管做溜筒,以实现从地面往下输送混凝土到结构部位。

3、对于混凝土管道输送,尤其是垂直溜送的开闭阀门,最优的阀型是闸阀,而球阀和蝶阀不适于混凝土管道。但市面上的成品闸阀由于阀板单薄、抗磨性差,且动作较为缓慢,部分时候不能立刻响应截断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与现有溜管阀门的阀板单薄、抗磨性差、动作缓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解决了竖直溜管的阀门选择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包括:

4、矩形阀管,其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矩形阀管的两个对称面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5、第一阀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所述第一阀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一开孔动密封;

6、第二阀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且所述第二阀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开孔动密封;

7、动作组件,其固定在所述矩形阀管与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之间,且驱动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绕其与所述矩形阀管的连接点转动;

8、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贴合;

9、处于非密封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设置有通道。

10、优选地,所述类闸阀还包括:

11、第一转轴,其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开孔可转动连接;

12、第二转轴,其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开孔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体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开孔可转动连接。

13、具体地,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为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圆心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14、所述第一阀体的两个扇形面分别与所述矩形阀管的其余两个对称面动密封贴合,所述第一阀体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开孔的高度;

15、所述第二阀体的两个扇形面分别与所述矩形阀管的其余两个对称面动密封贴合,所述第二阀体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开孔的高度。

16、进一步,所述第一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阀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矩形阀管内,且所述挡块限定所述第一阀体滑出所述第一开孔,限定所述第二阀体滑出所述第二开孔。

17、优选地,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设置在矩形阀管内,所述第一平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半径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弧形面连接;

18、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设置在矩形阀管内,所述第二平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半径面连接,所述第二平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弧形面连接;

19、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贴合。

20、具体地,所述矩形阀管的上端连接上游溜管,所述矩形阀管的下端连接下游溜管,所述上游溜管和所述下游溜管的直径相等;

21、处于非密封状态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上游溜管的直径。

22、优选地,所述矩形阀管与所述下游溜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下游溜管适配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内径上大下小,所述导流环的上端与所述矩形阀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导流环的下端与所述下游溜管相接。

23、进一步,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一插板孔,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二插板孔,当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板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插板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阀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板孔连通的安装腔;

24、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内液压杆,所述内液压杆的筒体与所述安装腔固定连接,所述内液压杆的杆体的动作方向与所述第二插板孔的中轴线重合;

25、所述类闸阀还包括:

26、插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板孔内,且所述插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内液压杆的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插板的第二端可从所述第二插板孔伸出并插入至所述第一插板孔内。

27、具体地,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内液压杆伸长,所述插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孔内,所述插板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孔内;

28、处于非密封状态时,所述内液压杆缩短,所述插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板孔内。

29、具体地,所述动作组件包括:

30、第一液压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阀管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

31、第二液压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阀管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阀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

32、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均位于所述矩形阀管、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的外侧。

3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4、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矩形阀管,并在矩形阀管的两个对称侧面设置有开孔,通过在开孔内安装可转动的阀体,最后通过动作组件对两个阀体进行动作,使得两个阀体在矩形阀管内部相接,实现对阀管的密封;

35、阀体相对于传统的阀板具有较高的强度,通过通过两个阀体的共同配合,可以缩短动作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为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圆心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阀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矩形阀管内,且所述挡块限定所述第一阀体滑出所述第一开孔,限定所述第二阀体滑出所述第二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设置在矩形阀管内,所述第一平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半径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弧形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阀管的上端连接上游溜管,所述矩形阀管的下端连接下游溜管,所述上游溜管和所述下游溜管的直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阀管与所述下游溜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下游溜管适配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内径上大下小,所述导流环的上端与所述矩形阀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导流环的下端与所述下游溜管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一插板孔,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二插板孔,当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板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插板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阀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板孔连通的安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内液压杆伸长,所述插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孔内,所述插板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组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为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圆心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阀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矩形阀管内,且所述挡块限定所述第一阀体滑出所述第一开孔,限定所述第二阀体滑出所述第二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设置在矩形阀管内,所述第一平面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半径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弧形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竖直溜管的类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阀管的上端连接上游溜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小平高强陈斌陈利刚冯俊淮柯月谋陈洋薛俊杰李斌斌肖应锋袁鑫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