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21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1
本技术公开一种车灯及车辆,其中,车灯应用于车辆,车辆具有车身,车灯包括底壳、外罩、灯本体、第一驱动机构和遮罩组件;底壳安装于车身,且设有容置腔;外罩罩设于容置腔;灯本体可活动地安装于容置腔,以具有远离外罩的第一初始位置;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容置腔,驱动连接于灯本体;遮罩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遮灯罩,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容置腔,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遮灯罩,遮灯罩可活动地设于容置腔,以具有遮挡灯本体的出光侧的第二初始位置;当灯本体开启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遮灯罩自第二初始位置移动至避让灯本体的出光侧的位置,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灯本体移动至靠近外罩的位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增强车灯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科技感和视觉效果,尤其是在车灯的设计上;但现有的车灯结构单一,且车灯的结构显露,导致车辆的整体外观的美观度较差,无法满足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外观需求。相关技术中记载了一种具有遮灯罩的车灯,遮灯罩打开后,位于遮灯罩内侧的灯本体进行发光,但由于这种车灯的结构限制,车灯内的灯本体的安装位置较深,使得灯本体透射到外部的光减弱,导致车灯的照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旨在增强车灯的照明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车灯,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身,所述车灯包括:

3、底壳,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车身,且设有容置腔;

4、外罩,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容置腔;

5、灯本体,所述灯本体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以具有远离所述外罩的第一初始位置;

6、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置腔,驱动连接于所述灯本体;以及

7、遮罩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遮灯罩,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遮灯罩,所述遮灯罩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以具有遮挡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的第二初始位置;

8、其中,当所述灯本体开启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遮灯罩自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移动至避让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灯本体移动至靠近所述外罩的位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灯本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灯本体移动。

10、可选地,所述支架设有安装孔,所述灯本体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11、可选地,所述灯本体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所述近光灯相互间隔地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向件具有滑动槽,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臂,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14、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两中间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两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活动连接,四者围合成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所述遮灯罩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以带动所述遮灯罩移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穿设所述第一调节孔后螺接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二限位螺栓穿设所述第二调节孔后螺接于所述车身。

16、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凸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调节孔设于所述限位板,所述第二调节孔沿所述限位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17、可选地,所述遮罩组件包括两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两遮灯罩,一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一所述遮灯罩,两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设于所述灯本体的两侧部,当两所述遮灯罩的侧部相互抵接时,二者共同用于阻挡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两所述遮灯罩相互远离时,能够使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显露。

18、可选地,两所述遮灯罩相互远离时,所述灯本体穿过两所述遮灯罩之间的间隙显露。

1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车灯。

20、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在车身上安装有车灯,底壳具有容置腔,外罩能够罩设容置腔,外罩用于将灯本体的光透射至外部,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容置腔,驱动连接灯本体,能够驱动灯本体靠近或远离灯罩,灯本体远离外罩的任一位置都可以作为第一初始位置;第二驱动机构也安装于容置腔,驱动连接于遮灯罩,当灯本体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时,遮灯罩能够遮挡灯本体的出光侧的位置可以作为第二初始位置;未使用车灯时,遮灯罩位于第二初始位置以将灯本体的结构遮挡;在使用车灯时,第二驱动机构先驱动遮灯罩由第二初始位置移动到避让灯本体出光侧的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将灯本体由第一初始位置移动到靠近外罩的位置,这样设置,在灯本体发光时能够靠近外罩,缩短了灯本体与外罩的距离,减少了光损失,使得外罩透出的光照强度更大,增强了车灯的照明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灯本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灯本体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安装孔,所述灯本体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本体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所述近光灯相互间隔地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向件具有滑动槽,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臂,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两中间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两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活动连接,四者围合成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所述遮灯罩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以带动所述遮灯罩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穿设所述第一调节孔后螺接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二限位螺栓穿设所述第二调节孔后螺接于所述车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凸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调节孔设于所述限位板,所述第二调节孔沿所述限位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罩组件包括两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两遮灯罩,一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一所述遮灯罩,两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设于所述灯本体的两侧部,当两所述遮灯罩的侧部相互抵接时,二者共同用于阻挡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两所述遮灯罩相互远离时,能够使所述灯本体的出光侧显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遮灯罩相互远离时,所述灯本体穿过两所述遮灯罩之间的间隙显露。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灯本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灯本体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安装孔,所述灯本体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本体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所述近光灯相互间隔地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向件具有滑动槽,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臂,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两中间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两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活动连接,四者围合成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所述遮灯罩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丽霞宋立彬宋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