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光温室增温,是一种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基质栽培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热能多,用不完;夜间没有热能,需要增温。白天太阳热能的吸收和利用有限,夜间对基质增温能耗大,种植成本高,而且作物生长受影响,冻害发生率高。
2、现已有的温室结构,晴天正午12点至下午4点左右,温室内温度达28℃以上,需要通风来降温,以减少作物热害,但是在通风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热能散失,而且在通风过程中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温室存在夜间增温能耗大、冻害发生率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包括北墙、采光膜、吸热水管、栽培床和增温管组,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北墙上侧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北屋面,北屋面前侧和后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北墙、采光膜、吸热水管、栽培床和增温管组,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北墙上侧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北屋面,北屋面前侧和后侧分别与西山墙、东山墙固定连接,西山墙和东山墙之间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左部与北屋面右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且呈开口向下的弧形吸热水管,对应每个吸热水管位置的北墙右方均设有用于栽培作物且呈左右向的栽培床,每个栽培床内均埋设有增温管组,每个增温管组的右端均与对应的吸热水管下端固定连通,每个增温管组的左端均与对应的吸热水管上端均固定连通,北屋面右侧设有敷设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北墙、采光膜、吸热水管、栽培床和增温管组,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北墙上侧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北屋面,北屋面前侧和后侧分别与西山墙、东山墙固定连接,西山墙和东山墙之间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左部与北屋面右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且呈开口向下的弧形吸热水管,对应每个吸热水管位置的北墙右方均设有用于栽培作物且呈左右向的栽培床,每个栽培床内均埋设有增温管组,每个增温管组的右端均与对应的吸热水管下端固定连通,每个增温管组的左端均与对应的吸热水管上端均固定连通,北屋面右侧设有敷设于所述的若干个吸热水管上侧的采光膜,采光膜前侧与西山墙上侧固定连接,采光膜后侧与东山墙后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栽培床包括栽培层和防渗膜,对应每个吸热水管位置的北墙右方均设有栽培坑,每个栽培坑内均填充有栽培层,栽培层与栽培坑内壁之间铺设有防渗膜,增温管组埋设于栽培层下部,并且增温管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栽培坑左侧和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栽培床还包括隔离墙,栽培坑内壁与防渗膜之间设有环形的隔离墙,并且所述隔离墙的高度大于栽培坑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栽培床还包括保墒膜和滴灌管,栽培层上侧铺设有保墒膜,保墒膜上侧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滴灌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离墙包括若干个依次交错堆叠的砖块,每相邻的两个隔离墙之间均设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日光温室栽培床的太阳能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温管组包括增温水管、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栽培层下部内侧由前至后间隔埋设有两个增温水管,两个增温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虹,曹新伟,戚印鑫,史慧锋,肖林刚,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