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22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大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包括棚架和铺设在棚架表面的大棚薄膜,纵向组件包括一对竖管以及弯管,横向组件包括四个横管,位于最外部的两个弯管上均设有第一管头,两个第一管头分别连接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弯管和竖管上分别设有两对和一对第二管头,位于最外侧的多个第二管头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第二管头的管塞。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水泵将水源从进水管道抽进,水源通过第一管头进入位于最右侧的纵向组件的弯管和竖管内,再通过横管流进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纵向组件内,最后水源从位于最左侧的纵向组件上的出水管道流出,对大棚的棚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大棚薄膜与棚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热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大棚,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


技术介绍

1、智能大棚的作用是将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到大棚种植上,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co2、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由微机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2、大棚的主体结构一般为棚架和铺设在棚架表面的薄膜,薄膜的寿命受温度影响,在高温天气下,薄膜易老化破裂,尤其是薄膜与骨架接触的部分,易形成热点,其最高温度可达到80℃,这一部分的薄膜特别容易老化破损,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

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包括棚架和铺设在棚架表面的大棚薄膜,所述棚架由多个纵向组件和横向组件拼接组成,横向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纵向组件包括一对底端封闭的竖管以及位于一对竖管顶端的并与竖管相连通的弯管,横向组件包括四个横管,位于最外部的两个弯管上均设有第一管头,两个第一管头分别连接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弯管和竖管上分别设有两对和一对第二管头,横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上的第二管头处,位于最外侧的多个第二管头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第二管头的管塞,水泵将水源从进水管道抽进,水源通过第一管头进入位于最右侧的纵向组件的弯管和竖管内,再通过横管流进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纵向组件内,最后水源从位于最左侧的纵向组件上的出水管道流出,对大棚的棚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大棚薄膜与棚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热点。

3、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头内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横管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横管通过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连接。

4、优选地,所述管塞上开设有连接螺纹,管塞通过第一内螺纹和连接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连接。

5、优选地,所述弯管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竖管顶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竖管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与弯管连接。

6、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撑膜机构,撑膜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用于在起风时将位于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的大棚薄膜向外撑起。

7、优选地,所述撑膜机构包括竖板,竖板顶端设有一对y形部,两个y形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u形的套架,套架上转动连接有可与大棚薄膜接触的滚筒,两个套架之间共同设置有收紧组件。

8、优选地,所述收紧组件包括固定在套架上的耳块,两个耳块相对的一面均固定有弧形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上套设有同一个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耳块上。

9、优选地,两个所述滚筒之间设有同一个推板,推板的外侧面为弧形结构,推板的内侧面固定有导向杆,其中一个y形部上固定有供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套,套架和推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将推板向外推出的组件。

10、优选地,所述将推板向外推出的组件包括固定在套架上的固定座,推板的内侧面设有脚杆,脚杆上设有一对定位柱,定位柱和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纵向组件和横向组件,在高温天气时,将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都插入外部水源内,启动水泵后,水泵将水源从进水管道抽进,水源通过第一管头进入位于最右侧的纵向组件的弯管和竖管内,再通过横管流进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纵向组件内,最后水源从位于最左侧的纵向组件上的出水管道流出,重新流到流到外部水源中,即可对大棚的棚架进行全面冷却降温,从而有效避免大棚薄膜与棚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热点,从而延缓该部位的大棚薄膜的老化破损现象。

13、2、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横管,两个第一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在安装时,只需先将纵向组件组装起来,而后将横管对着两个纵向组件上的第二管头,接着转动横管,即可将横管安装到两个第二管头上,使其拼接方便。

14、3、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管塞,将管塞拧紧到未连接有横管的第二管头上,即可将这些第二管头封堵起来,这就使得所有的纵向组件的各个组成部件都相同,从而方便在现场进行安装,节约了区分组成部件的时间。

15、4、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弯管和竖管,在拼接纵向组件时,只需将竖管拧紧在弯管的端部,即可方便的完成组装。

16、5、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撑膜机构,由于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之间大棚薄膜没有得到支撑,在起大风时,该部分的大棚薄膜会向大棚内凹陷,导致大棚薄膜风阻增加,使得大棚整体的稳定性降低,当大棚薄膜向内凹陷时,作用力传递至滚筒上,使得两个套架进行张开,滚筒顺着大棚薄膜的表面转动,两个滚筒通过摩擦力将凹陷的部位分别向两头牵拉,从而避免大棚薄膜继续凹陷。

17、6、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收紧组件,当两个套架张开时,弹簧被拉长,随着张开角度的增加,弹簧的反向弹力逐渐增加,从而使得滚筒和大棚薄膜之间的正压力增加,从而使得滚筒对于大棚薄膜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更易于滚筒将大棚薄膜向两头牵拉。

18、7、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通过设置推板,当两个套架张开时,通过导向套对导向杆的限位导向作用,两个连杆会绕着各自的定位柱和固定座转动,两个连杆会逐渐趋于一条直线,而后通过脚杆将推板向外推动,而后推板会抵住大棚薄膜凹陷部位的中心位置,从而进一步防止大棚薄膜向内凹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包括棚架和铺设在棚架表面的大棚薄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由多个纵向组件和横向组件拼接组成,横向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纵向组件包括一对底端封闭的竖管(2)以及位于一对竖管(2)顶端的并与竖管(2)相连通的弯管(1),横向组件包括四个横管(3),位于最外部的两个弯管(1)上均设有第一管头(4),两个第一管头(4)分别连接有进水管道(6)和出水管道(7),进水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弯管(1)和竖管(2)上分别设有两对和一对第二管头(8),横管(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上的第二管头(8)处,位于最外侧的多个第二管头(8)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第二管头(8)的管塞(9),水泵将水源从进水管道(6)抽进,水源通过第一管头(4)进入位于最右侧的纵向组件的弯管(1)和竖管(2)内,再通过横管(3)流进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纵向组件内,最后水源从位于最左侧的纵向组件上的出水管道(7)流出,对大棚的棚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大棚薄膜(5)与棚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头(8)内开设有第一内螺纹(10),横管(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1),横管(3)通过第一内螺纹(10)和第一外螺纹(11)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塞(9)上开设有连接螺纹(12),管塞(9)通过第一内螺纹(10)和连接螺纹(12)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3),竖管(2)顶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4),竖管(2)通过第二内螺纹(13)和第二外螺纹(14)之间的螺纹配合与弯管(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撑膜机构,撑膜机构位于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用于在起风时将位于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的大棚薄膜(5)向外撑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膜机构包括竖板(15),竖板(15)顶端设有一对Y形部(16),两个Y形部(16)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U形的套架(17),套架(17)上转动连接有可与大棚薄膜(5)接触的滚筒(18),两个套架(17)之间共同设置有收紧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组件包括固定在套架(17)上的耳块(19),两个耳块(19)相对的一面均固定有弧形的导向柱(20),两个导向柱(20)上套设有同一个弹簧(21),弹簧(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耳块(19)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滚筒(18)之间设有同一个推板(22),推板(22)的外侧面为弧形结构,推板(22)的内侧面固定有导向杆(24),其中一个Y形部(16)上固定有供导向杆(24)插入的导向套(23),套架(17)和推板(22)之间共同设置有将推板(22)向外推出的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推板(22)向外推出的组件包括固定在套架(17)上的固定座(25),推板(22)的内侧面设有脚杆(27),脚杆(27)上设有一对定位柱(28),定位柱(28)和固定座(25)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杆(2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包括棚架和铺设在棚架表面的大棚薄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由多个纵向组件和横向组件拼接组成,横向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纵向组件之间,纵向组件包括一对底端封闭的竖管(2)以及位于一对竖管(2)顶端的并与竖管(2)相连通的弯管(1),横向组件包括四个横管(3),位于最外部的两个弯管(1)上均设有第一管头(4),两个第一管头(4)分别连接有进水管道(6)和出水管道(7),进水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弯管(1)和竖管(2)上分别设有两对和一对第二管头(8),横管(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相邻两个纵向组件上的第二管头(8)处,位于最外侧的多个第二管头(8)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第二管头(8)的管塞(9),水泵将水源从进水管道(6)抽进,水源通过第一管头(4)进入位于最右侧的纵向组件的弯管(1)和竖管(2)内,再通过横管(3)流进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纵向组件内,最后水源从位于最左侧的纵向组件上的出水管道(7)流出,对大棚的棚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大棚薄膜(5)与棚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头(8)内开设有第一内螺纹(10),横管(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1),横管(3)通过第一内螺纹(10)和第一外螺纹(11)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塞(9)上开设有连接螺纹(12),管塞(9)通过第一内螺纹(10)和连接螺纹(12)之间的螺纹配合与第二管头(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智能水稻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3),竖管(2)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迪解孝增张鹤徐立秋王浦洋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智云互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