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构造柱成型,尤其是涉及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构造柱是房屋建筑工程二次结构中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在大型公建与高层商住建筑中具有设置数量多、施工效率低等特点,因其结构特点,构造柱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依次完成植筋和钢筋绑扎、砌筑砖墙、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形成构造柱。
2、相关文件中记载,传统的构造柱成型施工方法为:在模板支设时,会在其中一侧的侧模板顶部设置一喇叭口状的进料斗,待全部模板支设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部,等到模板内部的混凝土冷却之后,拆除模板以及进料斗,剔除掉进料斗位置处多余的混凝土,采用水泥砂浆对剔凿面进行二次抹面找平。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剔除掉进料斗位置处多余的混凝土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力,剔凿面二次抹面找平修复困难,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后续还存在修复面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为了加快构造柱成型效率,降低出现构造柱表面开裂情况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构造柱一次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设置在待浇筑的构造柱上方的楼板(4)上,其特征在于:在楼板(4)上对应构造柱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自身的安装孔,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部的浇筑管(1),浇筑管(1)的上端面与上方楼板(4)的上表面平齐,浇筑管(1)的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伸入到楼板(4)内部的固定肋板(2),浇筑管(1)的下端面位于楼板(4)的下方,浇筑管(1)的下端面与上侧楼板(4)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浇筑管(1)为PVC管,浇筑管(1)的直径为150-250mm,安装孔的内径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设置在待浇筑的构造柱上方的楼板(4)上,其特征在于:在楼板(4)上对应构造柱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自身的安装孔,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安装孔内部的浇筑管(1),浇筑管(1)的上端面与上方楼板(4)的上表面平齐,浇筑管(1)的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伸入到楼板(4)内部的固定肋板(2),浇筑管(1)的下端面位于楼板(4)的下方,浇筑管(1)的下端面与上侧楼板(4)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浇筑管(1)为pvc管,浇筑管(1)的直径为150-250mm,安装孔的内径比浇筑管(1)的直径大1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浇筑管(1)侧壁的上端面向下间隔开设有四个辅助孔(11),辅助孔(11)的孔底位于固定肋板(2)的上方,辅助孔(11)内部设置有辅助板(12),辅助板(12)的下端面与浇筑管(1)转动连接使辅助板(12)能够向浇筑管(1)内部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一次浇筑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板(12)的两侧与浇筑管(1)之间存在间隙,辅助板(12)与浇筑管(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磊,盛利军,李智旺,何中桦,张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