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1957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功能化纺织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通过将表面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基材浸泡于一定浓度的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水溶液中一段时间,通过接枝反应后,经烘干压实制备得到,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以复合相变材料、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硅源材料、多巴胺单体、有机硅季铵盐溶液为主要原料。该材料具备抗菌性,对细菌抗菌率≥95%,对真菌抗菌率≥93%,经100次循环洗涤后仍具备5A级抗菌性;具备蓄热调温性;可以作为原料在服装、家用纺织品、袜子、医疗卫生用品等领域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涉及一种功能化纺织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原料在服装、家用纺织品、袜子、医疗卫生用品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的调温纺织品大多通过相变微胶囊与纤维进行混纺而成,相变微胶囊技术虽然可以有效的保护相变材料泄露的问题,但也存在着单壳层相变微胶囊的壳层较薄,难以调控厚度,对芯材包覆率较低等缺点。而且,壳层的包裹及结构变化影响了其传热和热响应能力,受芯材、壳材本身性能和现有微胶囊封装技术等因素影响,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也很难保证,此外,单一蓄热功能相变微胶囊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开发出多功能型相变微胶囊。

2、现阶段,纺织品抗菌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整理功能单一,抗菌周期不长,不耐洗等仍是影响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多功能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行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将抗菌物质包裹在相变微胶囊中,是实现抗菌调温多功能纺织品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大大降低微胶囊的抗菌率,在反复洗涤的条件下无法达到长效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表面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基材浸泡于一定浓度的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生接枝反应,经烘干压实后制备得到;具备抗菌性,对细菌抗菌率≥95%,对真菌抗菌率≥93%,经100次循环洗涤后仍具备5A级抗菌性;具备蓄热调温性;其中,所述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以复合相变材料、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硅源材料、多巴胺单体、有机硅季铵盐溶液为主要原料,按比例加入溶剂中,反应后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中各组分的添加量包括如下重量份:复合相变材料8-12份、硅烷偶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表面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基材浸泡于一定浓度的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生接枝反应,经烘干压实后制备得到;具备抗菌性,对细菌抗菌率≥95%,对真菌抗菌率≥93%,经100次循环洗涤后仍具备5a级抗菌性;具备蓄热调温性;其中,所述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以复合相变材料、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硅源材料、多巴胺单体、有机硅季铵盐溶液为主要原料,按比例加入溶剂中,反应后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化双壳层相变微胶囊中各组分的添加量包括如下重量份:复合相变材料8-12份、硅烷偶联剂1-2份、催化剂1-2份、硅源材料3-5份、多巴胺单体4-5份、有机硅季铵盐溶液4-6份;其中所述复合相变材料以分子量范围为600-1200的任意两种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按照重量份用量比2:1-3进行混合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基材包括棉线、棉布、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羊毛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菌蓄热调温纺织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制备双壳层相变微胶囊的步骤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硅烷偶联剂、溶剂的重量份用量比包括10:1-2:80-100;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乙腈、二甲苯、丙酮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2中所述复合相变材料与所述催化剂重量份用量比包括10:1-2;所述催化剂包括三氟化硼乙醚、过硫酸钾、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加热温度包括60-100℃,搅拌反应时间为3-5h,搅拌速率为200-25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3中所述硅源材料包括如下化学结构式,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鑫杨亚杰程杰王国胜余刘洋梁园园白丹丹崔景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康君抗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