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涉及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与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天然气凭借其高热值、污染小以及储量大的优点,成为人们向低碳能源过渡时期的重要能源,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目前,天然气长距离运输普遍采用高压输送,以减少燃气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上游高压燃气输送到下游燃气轮机之前,需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降压,但调压阀在降压过程中因“焦耳-汤姆森效应”使得燃气温度降低,同样的阀后出口压力下,阀前压力值越高,产生的温降越明显,管路越容易发生冰堵,给站场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2、现有调压方法是通过锅炉、换热器等对调压前的燃气预热,虽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冰堵现象的发生,但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高品质压力能被浪费,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具有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3、现有技术常采用透平式膨胀回收技术对燃气余压进行回收,但该技术存在“动密封”设计,轴封寿命短易失效,从而有导致的燃气泄漏的可能。此外,透平式膨胀设备降压过程中同样需要对膨胀机进口燃气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降压支路、循环水热交换支路以及热泵机组支路,所述燃气降压支路包括涡流管热分离器、换热器、第一调压阀、冷凝器以及第二调压阀;上游燃气入口经涡流管热分离器后分为两路,涡流管热分离器的热端依次与换热器、第一调压阀连接,经换热器后的燃气进入第一调压阀;涡流管热分离器的冷端依次与冷凝器、第二调压阀连接,经冷凝器后的燃气进入第二调压阀;自第一调压阀流出的燃气与自第二调压阀流出的燃气混合后与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循环水热交换支路包括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分水器,所述循环水热交换支路分为三路,即上路、中路以及下路,上路的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降压支路、循环水热交换支路以及热泵机组支路,所述燃气降压支路包括涡流管热分离器、换热器、第一调压阀、冷凝器以及第二调压阀;上游燃气入口经涡流管热分离器后分为两路,涡流管热分离器的热端依次与换热器、第一调压阀连接,经换热器后的燃气进入第一调压阀;涡流管热分离器的冷端依次与冷凝器、第二调压阀连接,经冷凝器后的燃气进入第二调压阀;自第一调压阀流出的燃气与自第二调压阀流出的燃气混合后与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循环水热交换支路包括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分水器,所述循环水热交换支路分为三路,即上路、中路以及下路,上路的循环水与换热器相连;中路的循环水依次与涡流管热分离器、分水器连接;下路的循环水依次与蒸发器、分水器连接;所述热泵机组支路包括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与膨胀阀相连,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构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降压支路还包括切断阀,所述切断阀设置于上游燃气和涡流管热分离器之间,上游燃气入口与切断阀的输入端连接,切断阀的输出端与涡流管热分离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热交换支路还包括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以及第三流量阀,上路的循环水经第一流量阀后与换热器相连;中路的循环水经第二流量阀后依次与涡流管热分离器、分水器连接;下路的循环水经第三流量阀后依次与蒸发器、分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热分离器包括涡流管和冷流比调节装置,所述涡流管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上的第一进气口、设置于外筒一侧的冷管路、设置于冷管路端部的冷端、设置于外筒另一侧的热管路以及设置于热管路端部的热端;所述第一进气口与上游燃气入口连接,所述涡流管热分离器用于将上游燃气的燃气压力能转变为冷能和热能,所述冷能自冷端输出,所述热能自热端输出;所述冷流比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进气口,所述冷流比调节装置的下端与涡流管的热管路连接,冷流比调节装置的上部通过其上的第二进气口与上游燃气入口连接,用于调节涡流管中冷端与热端的气流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进口余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比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杆、椎体、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弹簧、上板、下板以及阀体;所述上板和下板与壳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亮,毛衍钦,程嘉煜,范雪晴,李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