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933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谷物加工领域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通过设置一对相互啮合并同步反向转动的破碎辊,在相邻卡齿之间设置多个用于分切大豆的长刀片,在破碎辊转动过程中,大豆进入相邻卡齿之间,同时通过限隙筒在外围限制相邻卡齿之间的大豆数量,使大豆在卡齿啮合位置处,接收长刀片的分切,同时不易因自身挤压造成油脂溢出,分切后的大豆碎下落至筛分网上,符合要求的大豆碎通过筛分网掉落至收集箱内底部,不符合要求的大豆碎被转动的破碎辊重新向上带动,进行下一次被长刀片分切,从而实现了持续性且具有自筛分、循环多次分切的大豆破碎效果,既有效保证了大豆自身的含油率,同时具有高效的破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破碎装置,特别是涉及应用于谷物加工领域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大豆颗粒在破碎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难题,一,传统的大豆通过挤压的方式进行破碎,挤压破碎大豆颗粒的方式容易导致大豆颗粒内的油脂溢出,造成大豆油脂的浪费,二,采用现有的机器对大豆颗粒进行分切破碎存在分切不充分,分切破碎的大豆颗粒不均匀,影响大豆榨油的效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2110519140.x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大豆油原料破碎装置,可以解决目前大豆颗粒在破碎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难题,一,传统的大豆通过挤压的方式进行破碎,挤压破碎大豆颗粒的方式容易导致大豆颗粒内的油脂溢出,造成大豆油脂的浪费,二,采用现有的机器对大豆颗粒进行分切破碎存在分切不充分,分切破碎的大豆颗粒不均匀,影响大豆榨油的效率。

3、但上述技术虽然采用分切的方式对大豆进行破碎,降低出油率,但其过程持续性较差,将辅助分切架之间的大豆分切排出后,才可进行下一次分切过程,存在分切过程效率较低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对于大豆的分切过程持续性较差,分切效率较低。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收集箱、一对限隙筒以及注料箱,一对限隙筒呈相互平行的状态固定连接于收集箱和注料箱之间,一对限隙筒的内部均设有破碎辊,破碎辊包括转柱,转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齿和多个长刀片,卡齿和长刀片呈间隔均匀分布,且相邻卡齿之间的长刀片个数为多个,一对转柱外端的卡齿相互啮合连接,限隙筒的上端开设有与注料箱内部相通的进料口,一对限隙筒的下端开口之间固定连接有筛分网;

3、限隙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转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圆柱远离转柱的一端活动贯穿限隙筒并延伸至外界,其中一个圆柱的端部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其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另一个圆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限隙筒的前端还固定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的外端转动连接有齿轮三,限隙筒的前侧设有套设于齿轮一、齿轮二和齿轮三三者外侧的齿链,齿轮一和齿轮三二者啮合连接于齿链的内端,齿轮二和齿轮三啮合连接。

4、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筛分网包括硬网片以及固定连接于硬网片内端的柔性网,硬网片固定连接于一对限隙筒的下端开口边缘之间。

5、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补充,限隙筒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溢料孔,溢料孔的网孔孔径与硬网片的网孔孔径相同。

6、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补充,长刀片距离限隙筒内壁的间隙为6-8毫米,卡齿与限隙筒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1毫米,右侧卡齿与左侧长刀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4毫米。

7、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柔性网的下侧设有底杆,底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捣料板,底杆中心线到硬网片内端的最小距离大于捣料板截面椭圆的半长轴。

8、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底杆的前端活动贯穿收集箱并延伸至外界,且其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四,齿轮四啮合连接于齿链的内端。

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补充,转柱的后端开设有限位槽,限隙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转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

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补充,注料箱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进料管,收集箱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

11、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待破碎的大豆注入注料箱中,启动电动机,带动一对破碎辊和底杆三者进行同步转动;

13、s2、一对破碎辊呈相反方向转动,大豆随着转动的转柱进入相邻卡齿之间,当大豆移动至卡齿啮合位置时,在卡齿的挤压作用下,大豆与长刀片形成接触,多个长刀片同时对大豆实现多道分切;

14、s3、分切后的大豆随着转柱转动,掉落至筛分网上,其中:符合破碎要求的大豆碎通过筛分网掉落至收集箱内底部,不符合破碎要求的大豆碎被转动的破碎辊重新向上带动,进行下一次被长刀片分切;

15、s4、在大豆破碎过程中,底杆带动捣料板转动,捣料板对筛分网进行间隔性扰动,促进符合破碎要求的大豆碎进行下落,降低筛分网堵塞。

16、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设置一对相互啮合并同步反向转动的破碎辊,在相邻卡齿之间设置多个用于分切大豆的长刀片,在破碎辊转动过程中,大豆进入相邻卡齿之间,同时通过限隙筒在外围限制相邻卡齿之间的大豆数量,使大豆在卡齿啮合位置处,接收长刀片的分切,同时不易因自身挤压造成油脂溢出,分切后的大豆碎下落至筛分网上,符合要求的大豆碎通过筛分网掉落至收集箱内底部,不符合要求的大豆碎被转动的破碎辊重新向上带动,进行下一次被长刀片分切,从而实现了持续性且具有自筛分、循环多次分切的大豆破碎效果,既有效保证了大豆自身的含油率,同时具有高效的破碎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收集箱(1)、一对限隙筒(2)以及注料箱(3),一对所述限隙筒(2)呈相互平行的状态固定连接于收集箱(1)和注料箱(3)之间,一对所述限隙筒(2)的内部均设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包括转柱(71),所述转柱(7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齿(72)和多个长刀片(73),所述卡齿(72)和长刀片(73)呈间隔均匀分布,且相邻卡齿(72)之间的长刀片(73)个数为多个,一对所述转柱(71)外端的卡齿(72)相互啮合连接,所述长刀片(73)距离限隙筒(2)内壁的间隙为6-8毫米,所述卡齿(72)与限隙筒(2)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1毫米,右侧所述卡齿(72)与左侧长刀片(7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4毫米,所述限隙筒(2)的上端开设有与注料箱(3)内部相通的进料口(201),一对所述限隙筒(2)的下端开口之间固定连接有筛分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网包括硬网片(12)以及固定连接于硬网片(12)内端的柔性网(13),所述硬网片(12)固定连接于一对限隙筒(2)的下端开口边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隙筒(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溢料孔(202),所述溢料孔(202)的网孔孔径与硬网片(12)的网孔孔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13)的下侧设有底杆(10),所述底杆(10)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捣料板(11),所述底杆(10)中心线到硬网片(12)内端的最小距离大于捣料板(11)截面椭圆的半长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0)的前端活动贯穿收集箱(1)并延伸至外界,且其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四(94),所述齿轮四(94)啮合连接于齿链(5)的内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71)的后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隙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03),所述限位柱(203)转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箱(3)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进料管(4),所述收集箱(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1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收集箱(1)、一对限隙筒(2)以及注料箱(3),一对所述限隙筒(2)呈相互平行的状态固定连接于收集箱(1)和注料箱(3)之间,一对所述限隙筒(2)的内部均设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包括转柱(71),所述转柱(7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齿(72)和多个长刀片(73),所述卡齿(72)和长刀片(73)呈间隔均匀分布,且相邻卡齿(72)之间的长刀片(73)个数为多个,一对所述转柱(71)外端的卡齿(72)相互啮合连接,所述长刀片(73)距离限隙筒(2)内壁的间隙为6-8毫米,所述卡齿(72)与限隙筒(2)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1毫米,右侧所述卡齿(72)与左侧长刀片(7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4毫米,所述限隙筒(2)的上端开设有与注料箱(3)内部相通的进料口(201),一对所述限隙筒(2)的下端开口之间固定连接有筛分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网包括硬网片(12)以及固定连接于硬网片(12)内端的柔性网(13),所述硬网片(12)固定连接于一对限隙筒(2)的下端开口边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荣唐兆辉唐鑫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县豆香脆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