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34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8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盖装置。合盖装置包括机架、固定组件以及夹持组件。固定组件设置于机架,用于固定壳体。夹持组件活动设置于机架,并沿壳体的轴线方向位于固定组件的一侧;夹持组件被配置为夹持并翻转盖帽,以使盖帽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重合,夹持组件能够沿壳体的轴线方向靠近固定组件,以使盖帽封闭壳体的开口。本申请中,不论极耳的材料是可塑性较高的刚性导电材料还是可塑性较低的柔性导电材料,合盖装置均可以自动化完成合盖工艺,而不会出现盖帽在沿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出现相对偏移的情况,可以提高合盖的成功率,从而提高电池生产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合盖装置


技术介绍

1、合盖工艺是圆柱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先将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盖帽焊接,再使盖帽的边缘与电池壳体端部的开口重合,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使正极耳与负极耳全部放置于电池壳体的内部,最终将盖帽与电池壳体端部的开口焊接密封。

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可塑性较强的导电材料制作极耳,在进行合盖工艺时,将极耳弯折成型,由于极耳的可塑性较强,因此盖帽可以直接与电池壳体端部的开口定位,沿电池壳体的轴线推动盖帽即可完成合盖。但是,柔性导电材料制成的正极耳与负极耳采用该方式进行合盖工艺时,在沿电池壳体的轴线推动盖帽会出现盖帽与电池壳体端部的开口发生相对偏移的情况,从而降低电池生产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合盖装置,其能够夹持并翻转盖帽,且能带动盖帽移动以封闭电池壳体的开口。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合盖装置,用于组装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极耳以及盖帽,所述极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另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盖装置,用于组装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极耳以及盖帽,所述极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保持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盖帽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时,所述保持组件能够向所述盖帽施加朝向所述壳体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夹持部能够脱离所述盖帽。>

5.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盖装置,用于组装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极耳以及盖帽,所述极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保持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盖帽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时,所述保持组件能够向所述盖帽施加朝向所述壳体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夹持部能够脱离所述盖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设置有通孔;所述保持组件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所述顶杆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顶杆被配置为,当所述盖帽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时,所述顶杆经所述通孔抵接所述盖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并用于驱动所述基座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夹持部翻转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光导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