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060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用于防止贴膜卷边以及置管脱出的固定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固定带和整理带,其中,固定带上设置观察窗口,观察窗口处设置有与固定带可拆卸连接的观察窗,固定带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和用于与第一连接结构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固定带的宽度大于颈内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的贴膜的宽度;整理带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设置于固定带的一侧,固定部连接于连接部上,置管通过固定部缠绕固定。本技术用于防止颈内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的贴膜卷边,适用于置管部位在左、右颈内深静脉的置管,并同时适用于延伸方向朝上、朝下的置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颈内深静脉置管主要由贴膜固定,由于颈部活动度高且皮肤不是平面,贴膜不易固定,常会发生贴膜卷边以及置管脱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固定带、固定贴、固定套、保护套等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对颈内深静脉置管进行固定。

2、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固定带、固定套、保护套类的技术主要考虑将置管外露部分与头部或颈部固定。然而,与头部固定的技术仅适用于延伸方向朝上(头部)的置管,若头部转动或左右歪头时,易拉伸置管,增加脱管风险;与颈部固定的装置一般较窄,无法覆盖贴膜并降低卷边风险,若贴膜频繁卷边,增加工作人员换药工作量及患者感染风险;并且固定套类的设计大多将多条置管一并包裹,不易观察和操作。

4、固定贴类的设计主要考虑将置管外露部分固定并贴于皮肤,适用于延伸方向朝向下(肩部)的置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脱管风险,但不能降低贴膜卷边风险,且对贴合于皮肤的粘胶材质要求较高,增加固定处皮肤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固定带、固定套、保护套类的技术主要考虑将置管外露部分与头部或颈部固定,与头部固定的技术适用于延伸方向朝上(头部)的置管,存在脱管风险,与颈部固定的装置,存在贴膜频繁卷边,增加工作人员换药工作量及患者感染风险,固定套类不易观察和操作,固定贴类存在卷边和皮肤损伤的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和整理带,其中:

4、所述固定带上设置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带可拆卸连接的观察窗,所述固定带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和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固定带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固定带的宽度大于颈内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的贴膜的宽度;

5、所述整理带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带的一侧,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上,置管通过所述固定部缠绕固定。

6、优选地,所述观察窗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带的中心处,所述观察窗口呈“u”型设置。

7、优选地,所述观察窗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其中:

8、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察窗口的“一”字形边缘处;

9、所述连接端呈“u”型设置,与所述观察窗口的“u”型边缘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采用双面拉链结构。

11、优选地,所述观察窗采用网状结构。

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设置,其中:

13、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整理带呈“t”型结构;

14、所述连接部上设置缺口,由所述固定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缺口,将所述置管缠绕在内后,再继续缠绕多圈以固定所述置管。

15、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主体端部的插入端,其中:

16、所述插入端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所述主体的截面面积。

17、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魔术贴的钩面/毛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采用魔术贴的毛面/钩面。

19、优选地,所述固定带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棉质表层、第一抗菌层、第一弹性布带层、支撑结构、第二弹性布带层、第二抗菌层和第二棉质表层,其中:

20、所述第一抗菌层与所述第二抗菌层内均设置纳米银纤维;

21、所述第一弹性布带层与所述第二弹性布带层均设置若干开孔;

22、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等距分布的海绵块。

23、本技术提供的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和整理带,固定带上设置观察窗口,便于对置管穿刺处贴膜及皮肤进行观察,观察窗口处设置有与固定带可拆卸连接的观察窗,可通过打开观察窗展露操作口,便于对颈内深静脉置管或者颈部的其他伤口进行操作,固定带的正、反两面的两端部均可通过魔术贴连接,使固定带双面均可使用,且适合不同胖瘦身材的人群使用。配合设置固定带的宽度大于颈内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的贴膜的宽度,通过设置较宽的固定带覆盖并保护颈内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的贴膜,防止贴膜卷边。并且设置位于固定带一侧的整理带,整理带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置管通过固定部缠绕固定,可通过整理带同时缠绕并分别固定多条置管,适用于单腔、双腔及多腔的深静脉置管,并且此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正、反双面均为相同的结构,可任意使用,适用于置管部位在左、右颈内深静脉的置管,并同时适用于延伸方向朝上、朝下的置管,可有效的避免贴膜卷边及置管脱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和整理带,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带的中心处,所述观察窗口呈“U”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采用双面拉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采用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设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主体端部的插入端,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魔术贴的钩面/毛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采用魔术贴的毛面/钩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棉质表层、第一抗菌层、第一弹性布带层、支撑结构、第二弹性布带层、第二抗菌层和第二棉质表层,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和整理带,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带的中心处,所述观察窗口呈“u”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采用双面拉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采用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颈内深静脉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天露吴边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