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68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包括位于下游位置的尾水渠和位于上游位置的厂房基坑,尾水渠和厂房基坑之间的岩基上设置有预留岩坎,预留岩坎至厂房基坑内的区域构筑有下厂房基坑坡道,尾水渠开挖施工前外侧填筑有尾水渠围堰,厂房基坑外预先填筑有厂房基坑围堰,预留岩坎位于厂房基坑围堰与尾水渠相接位置处的内侧。本技术通过在尾水渠与厂房基坑相接处设置预留岩坎,高效便捷地解决了先尾水渠、后厂房基坑施工工序下,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防渗体施工难度大且质量不可控的难题,预留岩坎可提高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的抗渗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1、考虑施工作业面与水流关系,水电站工程在主体建筑物施工前,需在河床中修筑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施工期间河道上游来水按设定的方式导向下游,创造工程建设干地施工条件。施工导流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分期围堰导流和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两类。一般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导流方式多采用分两期围堰导流的方式。

2、在水电站工程发电厂房设计时,为了增大水头差、提升机组出力,在正常蓄水位确定的情况下,往往会根据河床在坝址处的坡降情况,通过开挖尾水渠的方式,降低尾水水位高程;而尾水渠的开挖施工顺序,按照其与发电厂房基坑的施工先后关系,大致可分为:

3、第一、尾水渠与厂房基坑同期开挖,即通过填筑围护了厂房基坑和尾水渠的围堰后,尾水渠和厂房基坑一起开挖。水电站工程中厂房基坑开挖施工往往处于总工程直线工期上,该方法将厂房基坑与尾水渠的开挖工程量叠加,加大了施工强度,对资源配置、施工组织难度等会明显增加;此外,二者叠加,作业区域和围堰围护范围均增大,围堰纵向段加长,影响汛期水流流速,况且厂房基坑开挖完成后,还需进行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等施工,故该方法所需围堰多是体型较大的全年围堰,其工程量较大,增大施工成本,故该方法实际应用较少,仅适用于工程施工工期较缓、河床较宽或汛期洪水流量较小的工况。

4、第二、尾水渠后于厂房基坑开挖,即先进行厂房围堰填筑、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后期利用一个非汛期,进行尾水渠围堰填筑、土石方开挖等施工;该方法虽可错开厂房基坑等土石方开挖施工高峰期,降低施工强度,不占压总工程直线工期,利于资源配置、施工组织等,围堰工程量和防汛难度亦有所降低,但尾水渠石方爆破过程中,飞石难以有效控制,厂房建筑物等成品或半成品的保护难度极大,且近距离的爆破振动对厂房等建筑物很不利,若采用静态爆破、机械破碎等方法,则施工成本增加明显,故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少。

5、第三、尾水渠先于厂房基坑开挖,即先利于一个非汛期,进行尾水渠围堰填筑、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汛期来临前完成土石方开挖施工并拆除尾水渠围堰,汛期结束后再进行厂房基坑围堰填筑、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该方法中尾水渠开挖施工可与工程前期的临建工程建设同时进行,不占压总工程直线工期,同时可达到错峰施工、降低强度、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施工成本等目的,且无来自尾水渠的爆破振动、飞石威胁,提升了施工安全性。故该方法在水电工程实际施工中应用较广泛,但其缺点是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的防渗难度较大,由于尾水渠底面与原河床面往往有较大高差,围堰进占及闭气过程中,部分防渗土料遇水泥化,流动范围较大,防渗体水下部分的厚度及其均匀性很难控制,此外,从尾水渠围堰拆除至厂房基坑围堰填筑期间的一个汛期,会有部分上游河床覆盖层杂物随水流沉入尾水渠,极易在尾水渠底面形成透水层,由于该部位水深较大,现有常用的施工设备很难在进占过程中清理该深度水面下的杂物,所以,该工况下,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尤其是堰体防渗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且不可控因素较多,而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防渗区置换法,即在围堰合龙、闭气作业完毕后,利用长臂反铲等挖掘设备,逐段将防渗区范围内的防渗土料进行置换,由于围堰外侧防冲刷区有水流渗入,所以在置换过程中,挖掘区会有积水,极易导致周边土石体垮塌,实操难度很大,且实际防渗效果亦很难保证。

6、此外,水电工程的围堰合龙日期往往是整个项目施工工期控制的重要节点,能按期合龙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意义重大。若为按期实现工期节点而加快施工进度致使围堰防渗效果不佳,则导致后续厂房施工期间基坑抽排水量增大,资源投入增加明显,对工程整体施工成本控制很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在尾水渠与厂房基坑相接处设置预留岩坎,高效便捷地解决了先尾水渠、后厂房基坑施工工序下,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防渗体施工难度大且质量不可控的难题,预留岩坎可提高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的抗渗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推广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游位置的尾水渠和位于上游位置的厂房基坑,尾水渠和厂房基坑之间的岩基上设置有预留岩坎,预留岩坎至厂房基坑内的区域构筑有下厂房基坑坡道,尾水渠开挖施工前外侧填筑有尾水渠围堰,厂房基坑外预先填筑有厂房基坑围堰,预留岩坎位于厂房基坑围堰与尾水渠相接位置处的内侧。

3、上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岩坎的厚度不小于10m。

4、上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基坑围堰包括由外至内依次构筑的第一抗冲刷区、防渗区和防渗加厚区,防渗区和防渗加厚区的上侧铺筑有反虑区,反虑区上侧构筑有第二抗冲刷区。

5、上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冲刷区和第二抗冲刷区均为石渣抗冲刷区。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在尾水渠与厂房基坑相接处设置预留岩坎,高效便捷地解决了先尾水渠、后厂房基坑施工工序下,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防渗体施工难度大且质量不可控的难题,预留岩坎可有效降低汛期厂房基坑围堰跨尾水渠段出现管涌、流土等不利工况的可能性,提高围堰整体的抗渗性和稳定性,确保了厂房基坑内各建筑物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性,便于推广使用。

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游位置的尾水渠(9)和位于上游位置的厂房基坑(10),尾水渠(9)和厂房基坑(10)之间的岩基(1)上设置有预留岩坎(7),预留岩坎(7)至厂房基坑(10)内的区域构筑有下厂房基坑坡道(8),尾水渠(9)开挖施工前外侧填筑有尾水渠围堰(11),厂房基坑(10)外预先填筑有厂房基坑围堰(12),预留岩坎(7)位于厂房基坑围堰(12)与尾水渠(9)相接位置处的内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岩坎(7)的厚度不小于10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基坑围堰(1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构筑的第一抗冲刷区(2)、防渗区(3)和防渗加厚区(4),防渗区(3)和防渗加厚区(4)的上侧铺筑有反虑区(5),反虑区(5)上侧构筑有第二抗冲刷区(6)。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冲刷区(2)和第二抗冲刷区(6)均为石渣抗冲刷区。

...

【技术特征摘要】

1.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游位置的尾水渠(9)和位于上游位置的厂房基坑(10),尾水渠(9)和厂房基坑(10)之间的岩基(1)上设置有预留岩坎(7),预留岩坎(7)至厂房基坑(10)内的区域构筑有下厂房基坑坡道(8),尾水渠(9)开挖施工前外侧填筑有尾水渠围堰(11),厂房基坑(10)外预先填筑有厂房基坑围堰(12),预留岩坎(7)位于厂房基坑围堰(12)与尾水渠(9)相接位置处的内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期围堰导流工况下水电站厂房基坑及其尾水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汉勋高正绪路郑郑吴刚辛喜林许泾川何兴锋陈晓军黄维刘一帆马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