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632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4
本技术涉及金属压型板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本技术解决了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需要将检测装置从高空拿下来,进行手动的调节,再放置到高空去贴合金属压型板,这种调整方式非常麻烦,不仅需要拿下来和举上去,而且需要反复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贴合,非常的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转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使得拉动限位机构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将检测装置主体从高空拿下来进行反复调整,直接可以空中完成调整,从而达到了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的目的次的清理,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从而达到了便于进行清洁螺旋钻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型板屋面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1、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是一种对金属压型板制成的房屋进行渗漏检测的装置,其主要的目的是检测出渗漏的地方以便于进行修补。

2、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在对房屋进行检测时,因房屋角度变化很多需要对检测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其可以贴合到金属压型板的表面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需要将检测装置从高空拿下来,进行手动的调节,再放置到高空去贴合金属压型板,这种调整方式非常麻烦,不仅需要拿下来和举上去,而且需要反复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贴合,非常的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需要将检测装置从高空拿下来,进行手动的调节,再放置到高空去贴合金属压型板,这种调整方式非常麻烦,不仅需要拿下来和举上去,而且需要反复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贴合,非常的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包括有检测装置主体,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下方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方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第一支撑杆的下方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对转动机构进行限位;

3、转动机构包括有铰链组件和螺旋组件,螺旋组件设置在铰链组件的下方,铰链组件用于带动检测装置主体进行转动,螺旋组件用于带动铰链组件进行转动。</p>

4、优选的,铰链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左端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

5、优选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的上方进行转动。

6、优选的,螺旋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下端的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第二孔洞的上方外侧连通有第一限位槽。

7、优选的,第一限位杆的宽度与第一限位槽的宽度一致,且第一限位槽为螺旋形结构制成的构件,使得第一限位杆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进行转动。

8、优选的,限位机构包括有设置在第三连接杆下方的转动杆,第二孔洞的下方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槽前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槽。

9、优选的,转动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且转动杆与第二限位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杆带动第二限位杆进行转动。

10、优选的,第二限位杆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槽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杆的宽度与第三限位槽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三限位槽等距分布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使得第二限位杆在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的内部进行运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通过设置有转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使得拉动限位机构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将检测装置主体从高空拿下来进行反复调整,直接可以空中完成调整,从而达到了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的目的。

13、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通过设置有螺旋组件,使得在对调整检测装置主体时,检测装置主体会发生螺旋转动,在调整角度时不需要转动第一支撑杆,因第一支撑杆的外侧普遍安装有把手,便于手握住第一支撑杆,有时因角度和把手固定的问题,手腕会转成非常难受的角度,通过在调整角度时可以带动检测装置主体进行转动,手腕会转成非常难受的角度不需要转动成非常难受的角度,从而达到了便于进行检测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包括有检测装置主体(1),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方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下方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用于对转动机构(3)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31)包括有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左端的第一连接杆(3101),所述第一连接杆(3101)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10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103),所述第二支撑杆(31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3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01)与第二支撑杆(3103)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且第二支撑杆(3103)与第一支撑杆(2)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杆(3102)与第一连接杆(3101)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杆(3103)在第一支撑杆(2)的上方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组件(32)包括有设置在第二连接杆(3102)下端的第三连接杆(3201),所述第三连接杆(32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320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3203),所述第二孔洞(3203)的上方外侧连通有第一限位槽(32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3202)的宽度与第一限位槽(3204)的宽度一致,且第一限位槽(3204)为螺旋形结构制成的构件,使得第一限位杆(3202)在第一限位槽(3204)的内部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有设置在第三连接杆(3201)下方的转动杆(401),所述第二孔洞(3203)的下方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03),所述第二限位槽(40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杆(404),所述第二限位槽(403)前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槽(4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01)与第三连接杆(3201)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且转动杆(401)与第二限位杆(40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杆(401)带动第二限位杆(404)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404)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槽(403)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杆(404)的宽度与第三限位槽(405)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三限位槽(405)等距分布在第二限位槽(403)的内部,使得第二限位杆(404)在第二限位槽(403)和第三限位槽(405)的内部进行运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包括有检测装置主体(1),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方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下方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用于对转动机构(3)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31)包括有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左端的第一连接杆(3101),所述第一连接杆(3101)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10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103),所述第二支撑杆(31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3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01)与第二支撑杆(3103)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且第二支撑杆(3103)与第一支撑杆(2)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杆(3102)与第一连接杆(3101)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杆(3103)在第一支撑杆(2)的上方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组件(32)包括有设置在第二连接杆(3102)下端的第三连接杆(3201),所述第三连接杆(32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320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3203),所述第二孔洞(3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九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