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753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氟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全氟异丁烯的混合气体通过全氟异丁烯吸收膜,使其中的全氟异丁烯脱除;其中,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包括全氟异丁烯吸收剂,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剂包括固态醇和固态酸,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质量比为(70‑95):(5‑3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完全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全氟异丁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处理热裂解法生产六氟丙烯过程产生的粗裂解气,全氟异丁烯去除效果好且不会对裂解气造成污染,无需多余的净化操作,同时吸收剂的利用率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氟化工,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六氟丙烯(简称hfp)是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中间体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氟橡胶、氟塑料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生产六氟丙烯的方法主要是以四氟乙烯和八氟环丁烷为原料高温裂解制备六氟丙烯。

2、全氟异丁烯是在含氟烯烃产品高温裂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极具毒性的副产物,全氟异丁烯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是0.1mg/m3,它的毒作用带窄,危险性大,吸入过量的全氟异丁烯会引起肺水肿,使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3、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用低级醇吸收裂解气中的全氟异丁烯,生成毒性较小的“氟醚”——α-全氟异丁基烷基醚。例如欧洲专利文献ep0002098(a1)公开了一种低级醇吸收脱除全氟异丁烯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含有全氟异丁烯的裂解气在汽缸内与低级醇和卤化氢混合物反应,经过分析发现,裂解气中的全氟异丁烯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减少;但是由于该方法是间歇式反应,不适合含氟烯烃产品的连续化生产工艺。中国专利cn200510044481.7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六氟丙烯生产的全氟异丁烯去除方法,该方法是将从裂解炉出来的裂解气经过醇类物质吸收去除全氟异丁烯,然后用碳酸钠水溶液或氯化钙水溶液将裂解气中带出的少量醇吸收,最后再用浓硫酸或硅胶对裂解气进行干燥;但是该方法中,八氟异丁烯去除过程中使用的醇类物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大量浪费,低温氯化钙盐水喷淋正常运行时需消耗大量的能量,且氯化钙盐水需进行解吸处理,这也需消耗大量蒸汽,同时部分氯化钙盐水也要定期排放和补充,这也产生一定液体污染。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去除效果好、工艺简单且污染性小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利用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去除六氟丙烯生产工艺中裂解产物中的有毒组分——全氟异丁烯,有毒组分去除效果好且不会产生液体污染。

2、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含有全氟异丁烯的混合气体通过全氟异丁烯吸收膜,使其中的全氟异丁烯脱除;

4、其中,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包括全氟异丁烯吸收剂,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剂包括固态醇和固态酸,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质量比为(70-95):(5-30)。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气体为热裂解法生产六氟丙烯过程产生的粗裂解气,所述粗裂解气经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吸收后进入精馏塔。

6、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质量比为(90-95):(5-10)。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醇选自c12-c15的一元醇或二元醇。

8、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醇选自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中的一种。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酸选自s-/ti-al-o型固体酸、so4-/fe3o4-al2o3型固体酸、ln改性的so4-/tio2-ln3型固体酸中的一种。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混合物的粒径为10μm-500μm。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混合物的粒径为20μm-200μm。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膜还包括支撑层,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剂包覆在两层所述支撑层之间。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的材料选自ptfe、pfa、fep中的一种,所述支撑层的孔径为2μm-10μm,厚度为40μm-120μm。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pfa膜,所述支撑层的孔径为5μm-8μm,厚度为50μm-80μm。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外还设置有有效分离层,所述有效分离层的材料选自ptfe、pfa、fep中的一种,孔径为2nm-50nm,厚度为20μm-50μm。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有效分离层的材料为pfa膜,孔径为5nm-10nm,厚度为30μm-40μm。

14、通过设置有效分离层并且有效分离层与支撑层的孔径和厚度不同,能够增加全氟异丁烯与吸收剂的接触时间,使得全氟异丁烯能够被充分吸收,同时不会影响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通过量。

15、具体地,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固定于数个并联的吸收管道中,并在管道上设置可活动的挡板,当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失效后便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换,从而维持生产的连续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直接将含有全氟异丁烯的混合气体通入含有全氟异丁烯吸收剂的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即可完全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组分全氟异丁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处理热裂解法生产六氟丙烯过程产生的粗裂解气,粗裂解气中的全氟异丁烯能够被完全吸收,且不会对粗裂解气造成污染,同时不会产生易挥发的物质对六氟丙烯的质量造成影响,经吸收膜吸收后的裂解气可直接进入精馏处理工艺,无需多余的净化操作,工艺及设备简单,不会产生液废污染且能耗较低;利用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吸收全氟异丁烯,吸收剂的利用率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8、(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全氟异丁烯吸收剂由固态醇和固态酸混合成,利用固态酸作为催化剂,弥补了固态醇作为吸收剂与全氟异丁烯反应接触面积不足的缺陷,同时本专利技术将全氟异丁烯吸收剂作为有效组分制成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并控制吸收剂的粒径,进一步增大吸收剂与全氟异丁烯的比表面积,使得吸收过程全氟异丁烯能够与吸收剂充分接触,从而使全氟异丁烯吸收速率与六氟丙烯生产过程相匹配,保证正常生产过程下粗裂解气中的全氟异丁烯能够完全去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为热裂解法生产六氟丙烯过程产生的粗裂解气,所述粗裂解气经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吸收后进入精馏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质量比为(90-95):(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选自C12-C15的一元醇或二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选自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酸选自S-/Ti-Al-O型固体酸、SO4-/Fe3O4-Al2O3型固体酸、Ln改性的SO4-/TiO2-Ln3型固体酸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混合物的粒径为10μm-5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膜还包括支撑层,所述全氟异丁烯吸收剂包覆在两层所述支撑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选自PTFE、PFA、FEP中的一种,所述支撑层的孔径为2μm-10μm,厚度为40μm-12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外还设置有有效分离层,所述有效分离层的材料选自PTFE、PFA、FEP中的一种,孔径为2nm-50nm,厚度为20μm-5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为热裂解法生产六氟丙烯过程产生的粗裂解气,所述粗裂解气经全氟异丁烯吸收膜吸收后进入精馏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和固态酸的质量比为(90-95):(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选自c12-c15的一元醇或二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醇选自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混合气体中全氟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酸选自s-/ti-al-o型固体酸、so4-/fe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丹伟章伟孟祥青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