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及其快速组合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52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及其快速组合工具,其中该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包括:第一卡复片和第二卡复片;第一卡复片朝向颅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部和可夹持部,第二卡复片朝向颅内的一侧对应第一卡扣部处设置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和第一卡扣部卡接配合,以将第一卡复片和第二卡复片固定连接起来,第二卡复片上对应可夹持部处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供快速组合工具通过,来夹持第一卡复片上的可夹持部。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卡复片和第二卡复片能够通过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快速组装在一起,其支撑稳固,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压增高冲开颅骨缺损而导致脑脊液外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及其快速组合工具


技术介绍

1、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的位于前、中颅底附近的肿瘤及病变,如前颅底各部脑膜瘤、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各种囊肿及脑脊液漏等病变,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的辅助下,通过不损面容的、创伤较小的、途径较短的,且通过自然腔道的经口、鼻、筛、蝶或锁孔经额来切除病灶,除了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正被广泛的开展。

2、通常的经蝶途径行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病灶的切除后,常留有鞍底的颅骨缺损;经筛的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或脑脊液漏修补时常留有筛板的颅骨缺损。绝大多数手术结束前是以软质材料来封堵此颅骨缺损的,包括使用明胶海绵、止血纱布、脂肪、肌肉、筋膜、粘膜瓣、人工脑膜、生物或化学胶等材料,上述组织随时间推移都有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因无有力的支架支撑,常在某次突然的颅内压增高时被冲开而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并发感染。少数手术结束前以硬质材料来封堵颅骨缺损,包括骨性鼻中隔、钛网、骨水泥、髂骨修剪片等材料,骨性鼻中隔缺损术后易致鼻梁下塌或鼻中隔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复片(1)和第二卡复片(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101)为圆柱,该圆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卡扣部(201)为圆管,该圆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配合的第二锯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夹持部(102)为柱状凸起,该柱状凸起的截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卡复片(1)的方向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夹持部(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复片(1)和第二卡复片(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101)为圆柱,该圆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卡扣部(201)为圆管,该圆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配合的第二锯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夹持部(102)为柱状凸起,该柱状凸起的截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卡复片(1)的方向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夹持部(102)的横截面为圆形、8字形、梅花形、人字形、十字形、口字形、工字形或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微创手术用颅骨快速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复片(1)和所述第二卡复片(2)朝向颅内的一侧为凹面,所述第一卡复片(1)和所述第二卡复片(2)背离颅内的一侧为凸面,所述第一卡复片(1)和所述第二卡复片(2)的曲率为6°-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爱林吕志斌杨静峰蔡培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伊仕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