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侧墙对支持和维护隧道长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有足够强度、耐久性和一定的抗冻、抗渗和抗侵蚀性,在隧道侧墙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必须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隧道侧墙混凝土的质量。但由于隧道侧墙结构的复杂性,并且侧墙高度高,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人工进行振捣,同时辅助吸附式振捣器,不仅安全性低,而且工人操作难度大,操作空间小,振捣质量也无法保障,多依赖工人的自觉性和经验。
2、中国专利文献cn 206386130 u记载了隧道混凝土浇筑全断面外振捣装置,但是该装置不能根据钢筋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振捣过程不和钢筋发生接触干涉;中国专利文献cn 206267857 u记载了一种用于隧道二衬施做混凝土的自动振捣系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基坑(1)上侧的移动架(3),移动架(3)的两侧分别移动设有两个横梁(4),横梁(4)的下侧滑动设有振捣组件(6),振捣组件(6)包括控制箱(611),控制箱(611)的下部设有振动棒(609),振动棒(609)用于对基坑(1)内隧道节段(2)进行振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基坑(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轨(5),导轨(5)用于为移动架(3)提供行走路线引导,横梁(4)的上部设置有吊梁(8), 吊梁(8)滑设在移动架(3)的顶部,吊梁(8)通过顶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基坑(1)上侧的移动架(3),移动架(3)的两侧分别移动设有两个横梁(4),横梁(4)的下侧滑动设有振捣组件(6),振捣组件(6)包括控制箱(611),控制箱(611)的下部设有振动棒(609),振动棒(609)用于对基坑(1)内隧道节段(2)进行振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基坑(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轨(5),导轨(5)用于为移动架(3)提供行走路线引导,横梁(4)的上部设置有吊梁(8), 吊梁(8)滑设在移动架(3)的顶部,吊梁(8)通过顶推组件(7)和移动架(3)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 顶推组件(7)包括分别设置在移动架(3)两侧的缸体(701)和第一安装板(705),缸体(701)一侧设有顶杆(702),缸体(701)和顶杆(702)的端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座(703)和第二铰接座(704),第一铰接座(703)和移动架(3)连接,第二铰接座(704)和吊梁(8)侧壁连接,第一安装板(705)上设有导向杆(706), 吊梁(8)上贯穿设有通孔(801)、通槽(802),吊梁(8)的外侧设有多个标识线(803),导向杆(706)穿设在通孔(801)内,吊梁(8)通过多个连接板(9)和横梁(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箱(611)的上部设有底板(601)和承重块(602),底板(601)两侧转动设有驱动轮(603),承重块(602)上部通过第一螺纹杆(604)连接有滑动轮(605),滑动轮(605)滑设在横梁(4)内,驱动轮(603)抵靠在横梁(4)的下侧表面,控制箱(611)上还设有线缆收放模块(606)和信号模块(607),连接电缆(610)绕设在线缆收放模块(606)上,振动棒(609)通过连接电缆(610)和线缆收放模块(606)连接,控制箱(611)的下部设有零点定位模块(608),连接电缆(610)穿设在零点定位模块(60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侧墙的智能振捣装置,其特征是:横梁(4)内设有两个振捣组件(6),两个振捣组件(6)之间可拆卸的设有安全控距组件(10),安全控距组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箱体(1001),箱体(1001)内滑设有滑杆(100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涛,田唯,杨秀礼,宋向荣,杨海生,刘修成,范晨阳,罗会武,吴晓龙,程茂林,肖浩,董彬,黄伟强,张连,冷志坚,黄剑,张益鹏,管政霖,李涛,纪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