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91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热端系统、冷端系统、隔热组件和测量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可以用于表征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而且测试装置的测量精度高、测量效率高,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汽车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隔热性能测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多层隔热组件在真空下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其当量热导率理论上可低至10-5w/(m·k)以下的量级,是目前绝热性能最好的方式之一,被称为“超级绝热”。多层隔热组件在大气条件下当量导热系数在0.05w/(m·k)以下,优于目前常规的隔热,另外还具有轻质、柔性、性能设计方便、安装简易等多项优点,在民用市场上具有性能上的巨大优势,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对车辆座舱的隔热性能和电池组件的保温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低热导、轻质、长寿命、反复拆装是车用隔热的发展趋势。柔性、轻质、低热导的多层隔热组件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将在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通常使用导热系数来表征多层隔热组件隔热性能,并不能直观显示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效果。因此,需要一种针对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的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可以用于表征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包括:

4、热端系统,所述热端系统包括热端腔体、热端保温层和加热板,所述热端腔体为在一个侧面开口的六面体腔体,所述热端保温层位于所述热端腔体的内侧面,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热端腔体的相对于所述开口侧面的相对的内侧面上,为所述隔热件隔热性能测试装置的测试热源;

5、冷端系统,所述冷端系统包括冷端腔体和冷端保温层,所述冷端腔体为在一个侧面开口的六面体腔体,其开口方向与所述热端腔体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冷端腔体和热端腔体的开口形状相同;所述冷端保温层位于所述冷端腔体的内侧面;

6、隔热组件,为多层隔热组件,位于所述热端腔体的开口侧面和所述冷却腔体的开口侧面之间,使得所述热端腔体和所述冷端腔体成为封闭腔体;

7、测量系统,包括多个热电偶和温度采集系统,所述多个热电偶分别通过电连接线与所述温度采集系统相连接,所述多个热电偶分散布置在所述隔热组件上,以采集所述隔热组件上的温度。

8、较佳地,所述热端腔体和冷端腔体的开口尺寸不小于500mm*500mm。

9、较佳地,所述加热板到所述隔热组件的距离不小于200mm。

10、较佳地,所述加热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热端腔体或所述冷端腔体的开口面积的80%。

11、较佳地,所述加热板的可控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0℃,温度控制精度为±1℃,升温速率为7-10℃/min。

12、较佳地,所述隔热组件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热端腔体或冷端腔体的开口尺寸。

13、较佳地,所述测量系统的热电偶的数量不少于10个,所述热电偶布置在所述隔热组件的有效测量区域内,且每层隔热组件不少于5个。

14、较佳地,所述隔热组件的有效测量区域位于所述隔热组件的中心位置,且距离所述热端腔体开口边缘距离不小于50mm。

15、较佳地,所述测量系统的采样频率≥10ms,测量温度范围为-100~1000℃,测量误差为±0.6℃。

16、较佳地,所述隔热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的测试。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可以用于表征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而且测试装置的测量精度高、测量效率高,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汽车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腔体和冷端腔体的开口尺寸不小于500mm*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到所述隔热组件的距离不小于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热端腔体或所述冷端腔体的开口面积的8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的可控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0℃,温度控制精度为±1℃,升温速率为7-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热端腔体或冷端腔体的开口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的热电偶的数量不少于10个,所述热电偶布置在所述隔热组件的有效测量区域内,且每层隔热组件不少于5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的有效测量区域位于所述隔热组件的中心位置,且距离所述热端腔体开口边缘距离不小于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的采样频率≥10ms,测量温度范围为-100~1000℃,测量误差为±0.6℃。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汽车的多层隔热组件的隔热性能的测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腔体和冷端腔体的开口尺寸不小于500mm*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到所述隔热组件的距离不小于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热端腔体或所述冷端腔体的开口面积的8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的可控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0℃,温度控制精度为±1℃,升温速率为7-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米乐冯爱虎于云孙益民李建如高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