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解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69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8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电解耦装置。长输热网包括供水管和回水管;热源侧设备的第一储能系统外接进水管和两个外接出水管分别与供水管、回水管连接,使循环系统加热后的介质携带热量流经第一储能系统进行储能蓄热以及输出调控;用热用户侧设备的第二储能系统外接进水管和两个外接出水管分别与供水管、出水管连接,使热源侧设备传输的介质携带热量流经第二储能系统进行储能蓄热以及输出调控,用热用户侧设备的隔压站进水端与供水管连接,隔压站出水端与用户端的进水端连接,隔压站输出处理的介质至用户端。因此,将热源侧设备、长输热网和热用户侧装配一起作为热电解耦装置,即可保持蓄热能力,也不存在高能低用、系统低效和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煤供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电解耦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保障民生供暖问题,电厂往往采取“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使得发电机组常常被迫处于高出力状态运行,调峰能力受到热负荷的制约,大大降低了发电机组的灵活性。在用户热需求逐日增加的背景下,特别是高寒地区,供暖季动辄持续半年甚至更久,电厂的发电机组不得不长时间采取“以热定电”的模式运行,存在多余的电力无法消纳,甚至影响风电、光电等绿电入网,造成大量的电力浪费,因此需要利用热电解耦装置在满足用户热需求的同时,将多余的电力就近消纳。

2、目前,热电解耦装置如电热锅炉和水储热装置通常设置在热源侧设备上,在热源侧设备设置电热锅炉,该电热锅炉是用热产电,再用电生热,存在高能低用、系统低效的缺点,而在热源侧设备设置水储热装置,该水储热装置的占地面积大,不适合用地紧张的电厂,若仅采用长输热网实现热电解耦的目的,受长输热网传输距离以及外部温度的影响,其蓄热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电解耦装置,以解决现有热电解耦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占地面积大、高能低用、系统低效和蓄热能力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热电解耦装置,包括:热源侧设备、长输热网和热用户侧设备;

4、所述长输热网包括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组成循环管道;

5、所述热源侧设备包括循环系统和第一储能系统,所述第一储能系统具有一个外接进水管和两个外接出水管;

6、所述循环系统对设置于加热区域处的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中的介质进行加热,使加热后携带热量的介质通过所述供水管进行传输;

7、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外接进水管和一个外接出水管分别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另一个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连接,使加热后的介质携带热量流经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由所述第一储能系统对热量进行储能蓄热以及输出调控;

8、所述热用户侧设备包括隔压站和第二储能系统,所述第二储能系统具有一个外接进水管和两个外接出水管;

9、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外接进水管和一个外接出水管分别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另一个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连接,使加热后的介质携带热量流经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由所述第二储能系统对热量进行储能蓄热以及输出调控;

10、所述隔压站的进水端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连接,所述隔压站的出水端与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连接,所述隔压站监测并调节介质的热量、压力和流量后,输出监测并调节的介质。

11、优选的,所述长输热网包括的回水管设置有两个排水阀,使所述回水管内的介质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来输送。

12、优选的,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汽轮机、蒸汽管道、加热系统和凝结水箱;

13、所述汽轮机的输入端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汽轮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入管连接,所述汽轮机将蒸汽中携带的部分热量转换成机械能,并将携带剩余热量的蒸汽输出给所述蒸汽管道,使所述蒸汽管道传输该蒸汽;

14、所述加热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出管连接,所述加热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系统提取所述蒸汽中携带的剩余热量后,利用所提取的热量对设置于加热区域处的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中的介质进行加热,将不携带热量的蒸汽传输至所述凝结水箱。

15、优选的,所述加热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使所述加热系统将经过热量提取的蒸汽输送至所述凝结水箱。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储能系统包括: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和第一储能供热系统;

17、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具有一个外接进水管、外接出水管、内接进水管和内接出水管,所述第一储能供热系统具有一个外接出水管、内接进水管和内接出水管;

18、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的内接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储能供热系统的内接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储能供热系统的内接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的内接进水管连接,组成第一储能系统中的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将热量进行储能蓄热,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传输所储能蓄热的热量,使所述第一储能供热系统调控利用所储能蓄热的热量进行加热,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传输加热后的热量。

19、优选的,第一储能系统中的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两个排水阀,使第一循环管道内的介质或热量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进行流动;

20、第一储能系统的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一个排水阀和阀门,由该排水阀控制经储能蓄热的热量输送至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由该阀门控制该外接出水管的通断;

21、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所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一个排水阀和阀门,由该排水阀控制经储能蓄热的热量输送至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由该阀门控制该外接出水管的通断;

22、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外接进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所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通过该阀门来控制外接进水管的通断。

23、优选的,还包括:

24、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具有另一外接进水管,该外接进水管与所述汽轮机的输出端连接,由所述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将蒸汽中携带的剩余热量进行储能蓄热。

25、优选的,所述第二储能系统包括:

26、所述第二储能蓄热系统具有一个外接进水管、外接出水管、内接进水管和内接出水管,所述第二储能供热系统具有一个外接出水管、内接进水管和内接出水管;

27、所述第二储能蓄热系统的内接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储能供热系统的内接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储能供热系统的内接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储能蓄热系统的内接进水管连接,组成第二储能系统中的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储能蓄热系统将热量进行储能蓄热,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传输所储能蓄热的热量,使所述第二储能供热系统调控利用所储能蓄热的热量进行加热,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传输加热后的热量。

28、优选的,所述第二储能系统中的第二循环管道上设有两个排水阀,使第二循环管道内的介质或热量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

29、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所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一个排水阀和阀门,由该排水阀控制经储能蓄热的热量输送至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由该阀门控制该外接出水管的通断;

30、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外接出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所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一个排水阀和阀门,由该排水阀控制经储能蓄热的热量输送至所述长输热网的回水管,由该阀门控制该外接出水管的通断;

31、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外接进水管与所述长输热网的供水管所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一个阀门,通过该阀门来控制外接进水管的通断。

32、优选的,还包括:

33、所述第一储能系统中具有第一间接换热设备,所述第一间接换热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电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侧设备、长输热网和热用户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输热网包括的回水管设置有两个排水阀,使所述回水管内的介质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来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汽轮机、蒸汽管道、加热系统和凝结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使所述加热系统将经过热量提取的蒸汽输送至所述凝结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系统包括:第一储能蓄热系统和第一储能供热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系统中的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两个排水阀,使第一循环管道内的介质或热量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进行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系统中的第二循环管道上设有两个排水阀,使第二循环管道内的介质或热量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侧设备、长输热网和热用户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输热网包括的回水管设置有两个排水阀,使所述回水管内的介质按照排水阀的输送方向来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汽轮机、蒸汽管道、加热系统和凝结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使所述加热系统将经过热量提取的蒸汽输送至所述凝结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永白烨姜文鑫宋佳琛石永利杨霄弘李涛王鑫于微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热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