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605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利用处理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搭建;将扫描点云模型导入Revit,建立拟修复古塔建筑BIM模型;利用BIM可出图性,输出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输出,同时输出部分构件加工图;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性,将古塔建筑整体模型、节点模型,进行360度旋转以及细部的放大等方式,让所有人员可以对建筑整体及细节都有了解,再配合VR等技术可以实现虚拟现实的演示,增加相关人员的真实体验感。此方法的提出对于古塔建筑修复及保护,完美呈现设计师意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主要涉及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近年来,各地均对古塔建筑修复及保护予以关注,但考虑古塔建筑文物属性及现有修复技术的不足,让古塔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在古塔建筑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损害、原汁原味复原古塔建筑,再现古塔建筑真颜,感受古塔建筑的壮美与风采,传承历史文化和感受人文情怀。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以不同形式呼吁对古塔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但是如何采用合适修复技术完美呈现古塔建筑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及建筑风格,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达到中华文化元素完美继承和发扬。

2、现有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修复,其前期数据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测绘,其缺点在于:人工测绘数据与原历史保护建筑之间的差异较大,一些体现其历史意义的细节地方未被复原,降低了其艺术价值。

3、经检索:cn114961322a,一种基于bim模型技术的文物古建筑修复方法,选取合适的全站仪、卷尺、绘图板、纸和笔和照相机,操作复杂且无法形成模型,没有参照部分,导致无法实现精准的修复,降低了其艺术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供古建筑修复使用,完成快速且准确古建筑的修复工作难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步骤为:

4、步骤1: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

5、步骤2: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利用处理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搭建;

6、步骤3:将扫描点云模型导入revit,建立拟修复古塔建筑bim模型;

7、步骤4:利用bim可出图性,输出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输出,同时输出部分构件加工图;

8、步骤5: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性,将拟修复古塔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模型展示,清楚直观表达设计者最原本的建筑思路,通过bim三维可视化交底,施工人员更全面把握拟修复古塔建筑及构件信息,提高施工准确性。

9、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其中激光扫描仪选用机载型激光扫描仪配合无人机使用,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和第一关节臂,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和第一关节臂铰接,第一关节臂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部安装有销轴,无人机侧部安装有第二关节臂,第二关节臂通过销轴与第一关节臂上的滑槽连接,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安装有基准调节结构,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通过基准调节结构适于连接有一激光扫描仪,基准调节结构包括基准部、自适应调节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和基准部之间通过自适应调节部连接,自适应调节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自适应调节部的两端均安装有万向节,基准部适于安装激光扫描仪,连接部适于连接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无人机上下和左右飞行时通过自适应调节部两端的万向节能够将激光扫描仪进行自适应调整为垂直第一关节臂的状态,当在对古塔建筑外墙扫描时,能够确保激光扫描仪处于竖直状态;当电动推杆带动第一关节臂外探并根据第二关节臂上的销轴和适配的滑槽完成上下的旋转,进而完成激光扫描仪的上下旋转,进而完成对古塔建筑塔檐底部的精准扫描,确保扫描古塔外壁的精准性以及完成精准云模型。所述第一关节臂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处设置有拐头,且该拐头为u形结构。所述第二关节臂自由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布设的探头,探头适于安装销轴。

10、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利用处理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搭建,根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特点,建立古塔建筑及不规则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11、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所述,将扫描点云模型导入revit,建立拟修复古塔建筑bim模型,古塔建筑点云模型建立后,将其模型利用revit软件,生成古塔建筑bim模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根据古塔建筑因历经千年损毁严重,又因古塔建筑造型奇特且使用的建造材料特殊的属性,鉴于以上原因造成古塔建筑修复保护带来很大挑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利用处理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搭建;将扫描点云模型导入revit,建立拟修复古塔建筑bim模型;利用bim可出图性,输出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输出,同时输出部分构件加工图;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性,将古塔建筑整体模型、节点模型,进行360度旋转以及细部的放大等方式,让所有人员可以对建筑整体及细节都有了解,再配合vr等技术可以实现虚拟现实的演示,增加相关人员的真实体验感。此方法的提出对于古塔建筑修复及保护,完美呈现设计师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其中激光扫描仪选用机载型激光扫描仪配合无人机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和第一关节臂,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和第一关节臂铰接,第一关节臂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部安装有销轴,无人机侧部安装有第二关节臂,第二关节臂通过销轴与第一关节臂上的滑槽连接,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安装有基准调节结构,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通过基准调节结构适于连接有一激光扫描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调节结构包括基准部、自适应调节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和基准部之间通过自适应调节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节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自适应调节部的两端均安装有万向节,基准部适于安装激光扫描仪,连接部适于连接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臂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处设置有拐头,且该拐头为U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节臂自由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布设的探头,探头适于安装销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利用处理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搭建,根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特点,建立古塔建筑及不规则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将扫描点云模型导入Revit,建立拟修复古塔建筑BIM模型,古塔建筑点云模型建立后,将其模型利用Revit软件,生成古塔建筑BIM模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拟修复的古塔建筑进行扫描,其中激光扫描仪选用机载型激光扫描仪配合无人机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和第一关节臂,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和第一关节臂铰接,第一关节臂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部安装有销轴,无人机侧部安装有第二关节臂,第二关节臂通过销轴与第一关节臂上的滑槽连接,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安装有基准调节结构,第一关节臂的自由端通过基准调节结构适于连接有一激光扫描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调节结构包括基准部、自适应调节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和基准部之间通过自适应调节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塔建筑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静杨健宁莎莎贾东锋宋林光叶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