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52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充电装置包括底座、磁吸充电模块及连接杆。底座具有收纳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及磁吸充电模块转动连接,磁吸充电模块通过连接杆与底座转动连接。磁吸充电模块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磁吸充电模块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磁吸充电模块处于展开状态且与收纳面分离,用于供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当用户需要将充电装置作为支架时,仅需展开连接杆直至连接杆不能相对底座继续转动,磁吸充电模块也不能相对连接杆继续转动即可,能够供用户快速的找到供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展开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

2、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一些充电装置具有可折叠功能的支架,但一些具有可折叠功能的支架的磁吸充电模块在展开过低时,待充电设备容易由于空间不足而与底座或桌面产生干涉,因此难以快速找到供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展开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其能够便于用户快速找到供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展开状态。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4、底座,底座具有收纳面;

5、磁吸充电模块;

6、连接杆,磁吸充电模块通过连接杆与底座转动连接;

7、磁吸充电模块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磁吸充电模块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磁吸充电模块处于展开状态且与收纳面平行,用于供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当磁吸充电模块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磁吸充电模块处于收纳状态且贴合于收纳面。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靠近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连接杆靠近磁吸充电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当磁吸充电模块从收纳状态展开时,连接杆相对底座绕第一轴线沿第一方向运动,磁吸充电模块相对连接杆绕第二轴线沿第二方向转动,当磁吸充电模块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与连接杆抵接以限制连接杆相对底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限位部与磁吸充电模块抵接以限制磁吸充电模块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收纳面设有收纳槽,第一限位部为收纳槽的槽壁,当磁吸充电模块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杆位于收纳槽内。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包括杆本体及第一调节件,底座靠近杆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磁吸充电模块靠近杆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座;

11、杆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支座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杆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件与第一支座紧固连接,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杆本体与第一支座的松紧度;和/或,

12、连接杆还包括第二调节件,杆本体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第二支座与磁吸充电模块可转动连接,杆本体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件与第二支座紧固连接,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杆本体与第二支座的松紧度。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座体及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座体与底座连接,杆本体的一端设置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耳,两个第一支耳均设置有安装通孔,两个第一转轴分别穿设于两个安装通孔,第一调节件为螺母,螺母与第一转轴螺纹连接。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座体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座体与磁吸充电模块连接,杆本体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耳,两个第二支耳设置有安装通孔,两个第二转轴分别穿设于两个安装通孔,第二调节件为螺母,螺母与第二转轴螺纹连接。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第二支耳远离杆本体的一端,第二限位部为与收纳面平行的限位平面,当磁吸充电模块抵持于第二限位部时,磁吸充电模块与收纳面平行。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具有支撑平面,收纳面与支撑平面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为40~80°,当磁吸充电模块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收纳面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00~140°。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还设置有有线充电模块,收纳面设置有有线充电模块。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线充电模块包括多个插座充电模块,和/或usb模块,底座靠近收纳面的一侧设置有usb模块或插座充电模块。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还包括连接线,连接杆具有供连接线穿设的第一走线孔,磁吸充电模块通过连接线取电。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靠近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磁吸充电模块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座,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支座与底座可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支座与磁吸充电模块可转动连接,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分别设置有供连接线贯穿的第二走线孔及第三走线孔。

2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底座、磁吸充电模块及连接杆。底座具有收纳面,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及磁吸充电模块转动连接,磁吸充电模块通过连接杆与底座转动连接。磁吸充电模块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磁吸充电模块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磁吸充电模块处于展开状态且与收纳面分离,用于供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当磁吸充电模块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磁吸充电模块处于收纳状态且贴合于收纳面。当用户需要将充电装置作为支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磁吸充电模块上时,仅需展开连接杆直至连接杆不能相对底座继续转动,磁吸充电模块也不能相对连接杆继续转动的位置,也即使磁吸充电模块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即可,进而能够供用户快速的找到供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展开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东李瑞铁龙海岸许磊杰袁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