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44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9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包括上部的横筒和下部的收集筒;所述的横筒的一端为入口筒,设有开口,另一端为光源筒,设有光源;收集筒的上端与横筒的中部相连通;横筒内设有倾斜反光镜,所述的倾斜反光镜位于收集筒的上方,固定在横筒内壁的上部,朝向光源和收集筒;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圆锥反光镜,收集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便于拆卸和组装,能够针对不同趋光性的昆虫采用不同灯光进行诱捕,且能有效防止昆虫逃逸,便于捕捉活的昆虫;本技术可以用于科研实验,研究不同昆虫的感光兴趣,通过反射光设计,不仅能放大光的强度,还能防止昆虫数量多而遮挡光源,保证光源光线的利用率和诱捕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诱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


技术介绍

1、诱虫装置是用来诱捕昆虫的一种工具,常用于林业养护中捕杀害虫,现有诱虫装置常用的诱虫方式包括生物引诱剂诱虫和光源诱虫,生物趋光性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远离的习性,也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光源诱虫正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夜晚通过灯光来引诱有趋光性的昆虫,不同昆虫对不同波长灯光的趋光性也不同,进而通过相应的光源吸引对应的昆虫,用于农林业的病虫害防止或用于生物实验。现有的光源诱虫装置结构复杂,且由于缺少必要的放逃逸结构导致捕捉到的昆虫容易逃逸,不便计算真正的诱捕数量;而且现有的光源诱虫装置捕捉到的昆虫容易聚集在光源处遮挡光线,进而影响后续的诱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包括上部的横筒和下部的收集筒;所述的横筒的一端为入口筒,设有开口,另一端为光源筒,设有光源;收集筒的上端与横筒的中部相连通;横筒内设有倾斜反光镜,所述的倾斜反光镜位于收集筒的上方,固定在横筒内壁的上部,朝向光源和收集筒;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圆锥反光镜,收集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

2、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筒的上部设有向收集筒内伸入的漏斗状透明环形挡圈。

3、进一步的,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为30°-60°,优选为45°;倾斜反射镜的中心与收集筒底部的圆锥反光镜的中心轴在同一轴线上。

4、进一步的,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垂直投影面积为横筒内腔垂直截面面积的1/5-1/2。

5、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筒的入口为斜口设置;入口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

6、进一步的,所述的光源筒内设有透明挡板,透明挡板位于光源的前侧。

7、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筒的中部为三通管,所述的入口筒与三通管的一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所述的光源筒与三通管的另一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所述的收集筒与三通管的下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底盖,底盖与收集筒螺纹连接;圆锥反光镜设在底盖上。

9、进一步的,所述的光源包括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紫光或紫外光中的一种或多种光源;使用时每种光源单独开启。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20~760纳米,黄光的波长范围为577~597纳米,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00~480纳米,绿光的波长范围为492~577纳米,紫光的波长范围为400~435纳米,紫外光波长范围为200~400纳米。

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通过单独开启某一颜色的单色光引诱具有对应趋光性的昆虫,光束从光源发出向入口方向照射,其中上部的部分光被收集筒上方的倾斜反光镜反射到下方的收集筒中,并经过收集筒底部的圆锥反光镜反射到收集筒的筒壁,再经过收集筒内壁的反光镜面反射,照亮整个收集筒内腔。光源发出的光束下部的光直接从入口射出,同时在入口筒内壁的反光镜面反射使入口筒更亮,达到对光源的放大作用,更容易吸引昆虫。

12、昆虫受到光的吸引从装置入口飞入,到达横筒的中部,即收集筒的上方时,会被收集筒内的强光吸引,飞进收集筒。

13、进一步的,由于收集筒的上部设有漏斗状透明环形挡圈,昆虫从环形挡圈的中心口飞入收集筒后,再难从中飞出,防止昆虫逃逸。

14、进一步的,由于光源筒内、位于光源的前侧设有透明挡板,防止昆虫飞向光源遮挡光线,能够使昆虫更容易进入下方的收集筒中。

15、收集昆虫后,通过打开收集筒底部的底盖将昆虫倒出。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结构简单、新颖,便于拆卸和组装,能够针对不同趋光性的昆虫采用不同灯光进行诱捕,且能有效防止昆虫逃逸,便于捕捉活的昆虫;本技术可以用于科研实验,研究不同昆虫的感光兴趣,判断其对不同光源的正趋性或负趋性;本技术通过反射光设计,不仅能放大光的强度,节约能源,还能防止昆虫数量多而遮挡光源的光线,保证了光源光线的利用率和后续的诱捕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横筒和下部的收集筒;所述的横筒的一端为入口筒,设有开口,另一端为光源筒,设有光源;收集筒的上端与横筒的中部相连通;横筒内设有倾斜反光镜,所述的倾斜反光镜位于收集筒的上方,固定在横筒内壁的上部,朝向光源和收集筒;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圆锥反光镜,收集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筒的上部设有向收集筒内伸入的漏斗状透明环形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为30°-60°;倾斜反射镜的中心与收集筒底部的圆锥反光镜的中心轴在同一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垂直投影面积为横筒内腔垂直截面面积的1/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筒的入口为斜口设置;入口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筒内设有透明挡板,透明挡板位于光源的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筒的中部为三通管,所述的入口筒与三通管的一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所述的光源筒与三通管的另一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所述的收集筒与三通管的下端口螺纹连接或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底盖,底盖与收集筒螺纹连接;圆锥反光镜设在底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包括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紫光或紫外光中的一种或多种光源;使用时每种光源单独开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横筒和下部的收集筒;所述的横筒的一端为入口筒,设有开口,另一端为光源筒,设有光源;收集筒的上端与横筒的中部相连通;横筒内设有倾斜反光镜,所述的倾斜反光镜位于收集筒的上方,固定在横筒内壁的上部,朝向光源和收集筒;所述的收集筒的底部设有圆锥反光镜,收集筒的内壁设有反光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筒的上部设有向收集筒内伸入的漏斗状透明环形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为30°-60°;倾斜反射镜的中心与收集筒底部的圆锥反光镜的中心轴在同一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色光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反光镜的垂直投影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娟隋正义耿杨葛京源朱明玉李音张忠军金荟萃高景秀尹璐璐房永清刘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