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41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上端为排气筒,所述塔体内位于所述排气筒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淋盘,所述塔体内位于所述喷淋盘下方设有反应筒,所述反应筒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反应筒两侧与所述塔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塔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内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转动连接有输气管,所述塔体底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进气管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进气管上沿高度方向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喷雾嘴,所述进气管均设有位于所述反应筒内的搅拌叶片,所述塔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内的喷淋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能够使吸收液与酸雾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具体是指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


技术介绍

1、酸雾,通常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在采取的方式为将酸雾通过酸雾吸收塔吸收处理后排放,现有技术的酸雾吸收塔吸通常通直接将酸雾以及吸收液喷淋到塔体内进行反应吸收,但塔体内空间较大,很容易出现酸雾与吸收液接触不充分的情况,影响吸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能够使吸收液与酸雾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上端为排气筒,所述塔体内位于所述排气筒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淋盘,所述塔体内位于所述喷淋盘下方设有反应筒,所述反应筒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反应筒两侧与所述塔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塔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内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转动连接有输气管,所述塔体底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上端为排气筒(2),所述塔体(1)内位于所述排气筒(2)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淋盘(17),所述塔体(1)内位于所述喷淋盘(17)下方设有反应筒(3),所述反应筒(3)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反应筒(3)两侧与所述塔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所述塔体(1)下端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3)内的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下端转动连接有输气管(11),所述塔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进气管(4)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进气管(4)上沿高度方向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喷雾嘴(6),所述进气管(4)均设有位于所述反应筒(3)内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上端为排气筒(2),所述塔体(1)内位于所述排气筒(2)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淋盘(17),所述塔体(1)内位于所述喷淋盘(17)下方设有反应筒(3),所述反应筒(3)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反应筒(3)两侧与所述塔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所述塔体(1)下端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3)内的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下端转动连接有输气管(11),所述塔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进气管(4)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进气管(4)上沿高度方向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喷雾嘴(6),所述进气管(4)均设有位于所述反应筒(3)内的搅拌叶片(5),所述塔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反应筒(3)内的喷淋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雾吸收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位于所述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侠陈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元盛鸿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