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33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其是将下模设计成分体结构,包括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拍扁前,将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到一起形成带有下模凹槽的下模,所述下模凹槽即为形成拍扁后镦粗部的凹槽型腔,再将空心直杆端部的镦粗部放置到分体式下模的下模凹槽中,利用上模下压与分体式下模相配合,将空心直杆端部的镦粗部在下模凹槽中拍扁;拍扁完成后,上移上模,再将组装到一起的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拆开来,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很容易的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快速脱模,避免了卡模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批量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属于抗侧滚扭杆装置制造。


技术介绍

1、抗侧滚扭杆装置利用受扭转金属弹性杆产生扭转变形时提供的反力,来抑制车辆的侧滚振动,而不影响车辆的伸缩、横摆、点头、摇头及浮沉等运动。抗侧滚扭杆系统的扭杆有两种,一种是直扭杆,一种是弯扭杆,相比直扭杆而言,弯扭杆存在诸多优点,例如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稳定性强等,在轨道车辆转向架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2、如图1所示,弯扭杆包括直杆1和位于直杆体两端的弯杆2,所述直杆1和弯杆2是一体结构,弯杆2的端头部为扁头状,安装时,弯杆2的端头部会通过连接销连接垂向连杆(图中未示出)。弯扭杆是由直杆折弯加工制成的,为使弯杆2的端头部的端部接口厚度d达到设计尺寸的要求,便于连接垂向连杆,如图2至图5所示,制作过程如下,先将实心圆棒进行端部镦粗,再对实心圆棒进行穿孔,形成带有端部镦粗部3的空心直杆1,再将镦粗部3进行拍扁,然后再折弯,折弯后对拍扁后的镦粗部3进行机加工切去其部分相对两侧后,形成符合设计尺寸的拍扁端部4(即如图4所示,机加工后的拍扁端部4的端部接口厚度d达到设计尺寸的要求),再对拍扁端部4进行钻孔加工,形成安装连接销的锥型安装孔5,再进行其他工序。

3、如图6至图8所示,拍扁设备包括工作台6,设置在所述工作台6上的上模7和安装在压机上的下模8,上模7为凸模,下模8为凹模。拍扁时,将空心直杆1水平放置,使得空心直杆1的端部镦粗部3放置到下模8的凹槽中,所述凹槽即为形成拍扁后镦粗部的凹槽型腔811,再控制上模7下压与下模8相配合,将空心直杆1端部的镦粗部3拍扁,形成拍扁后的镦粗部3。

4、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5、如图8所示,当拍扁完成后,上模7上移,此时,拍扁后的镦粗部3会卡紧在下模8的凹槽型腔811中,出现了卡模现象,无法顺利取出,只能通过破坏模具或压力设备压出的方式取出,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6、经过检索,暂未找到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专利文献。

7、综上,如何设计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使其能很容易的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快速脱模,避免卡模现象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其能很容易的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快速脱模,避免了卡模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批量生产的要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其是将下模设计成分体结构,包括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

3、拍扁前,将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到一起形成带有下模凹槽的下模,所述下模凹槽即为形成拍扁后镦粗部的凹槽型腔,再将空心直杆端部的镦粗部放置到分体式下模的下模凹槽中,利用上模下压与分体式下模相配合,将空心直杆端部的镦粗部在下模凹槽中拍扁;

4、拍扁完成后,上移上模,再将组装到一起的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拆开来,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脱模。

5、优选的,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是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在一起的。

6、优选的,在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的分体式下模的外部再设置一个凹槽状的受力座,利用受力座的凹槽对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进行限位,使得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一个分体式下模;

7、当需要拆开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时,只要将凹槽状的受力座取下即可。

8、优选的,将下模的下模凹槽的侧边与垂线b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则夹角a为拔模角度;

9、通过增大拔模角度来使得拍扁后的镦粗部易于脱模。

10、优选的,所述夹角a=9°。

11、优选的,将下模的下模凹槽的深度h1降低,将上模设置为凹模,所述上模倒扣在下模的上方位置处;

12、当上模下压与下模相配合进行拍扁时,上模的上模凹槽与下模的下模凹槽组合形成了凹槽型腔,所述下模凹槽的深度h1+上模凹槽的深度h2=凹槽型腔的深度h;

13、拍扁完成后,上移上模,再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脱模。

14、优选的,下模凹槽的深度h1:凹槽型腔的深度h=1:2至1:1。

15、优选的,在镦粗时,延长镦粗部的长度,从而使得拍扁后,在空心直杆内部的合拢缝隙处形成的闭合区域的长度也相应增加,最终使得后续加工出来的锥型安装孔全部处于所述闭合区域内。

16、优选的,在进行拍扁前,先对位于镦粗部处的空心直杆的杆体内腔的内周面进行热处理涂料的去除处理,然后再进行拍扁处理。

17、优选的,拍扁前,在处于悬空状态的空心直杆的另外一端下方位置设置了支撑固定装置;

18、拍扁时,当空心直杆一端的镦粗部放置到下模当中后,利用所述支撑固定装置支撑固定住处于悬空状态的空心直杆的另外一端,从而保证空心直杆一端的镦粗部的中心轴线与空心直杆的中心轴线处于相互重合状态。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下模设计成分体结构,当对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脱模时,将下模拆开来,这样就能很容易将拍扁后的镦粗部从下模的下模凹槽中取出,避免了卡模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批量生产的要求。通过降低下模的下模凹槽的深度,将上模也设计为凹模,利用下模的下模凹槽和上模的上模凹槽形成拍扁用的凹槽型腔,这样当脱模时,能减少被拍扁后的镦粗部与模具的接触面积,这样就能更加便于被拍扁后的镦粗部进行脱模。另外,通过增加拔模角度也能增加脱模的效果。通过延长了镦粗部的长度,使得使得加工出来的锥型安装孔全部处于所述闭合区域内,从而避免了锥型安装孔的内周面产生缺口,保证了锥型安装孔和连接销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拍扁前,先对位于镦粗部处的空心直杆的杆体内腔的内周面进行去除处理,然后再进行拍扁处理,这样就能保证拍扁后的镦粗部处的合拢缝隙能够完全紧密的合拢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锥型安装孔和连接销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利用支撑固定装置支撑固定住处于悬空状态的空心直杆的另外一端,从而保证了空心直杆一端的镦粗部的中心轴线与空心直杆的中心轴线处于相互重合状态,避免了出现偏心现象,最终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下模设计成分体结构,包括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是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在一起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的分体式下模的外部再设置一个凹槽状的受力座,利用受力座的凹槽对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进行限位,使得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一个分体式下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模的下模凹槽的侧边与垂线B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则夹角a为拔模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模的下模凹槽的深度H1降低,将上模设置为凹模,所述上模倒扣在下模的上方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模凹槽的深度H1:凹槽型腔的深度H=1:2至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镦粗时,延长镦粗部的长度,从而使得拍扁后,在空心直杆内部的合拢缝隙处形成的闭合区域的长度也相应增加,最终使得后续加工出来的锥型安装孔全部处于所述闭合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拍扁前,先对位于镦粗部处的空心直杆的杆体内腔的内周面进行热处理涂料的去除处理,然后再进行拍扁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拍扁前,在处于悬空状态的空心直杆的另外一端下方位置设置了支撑固定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空心弯扭杆端部拍扁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下模设计成分体结构,包括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是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在一起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的分体式下模的外部再设置一个凹槽状的受力座,利用受力座的凹槽对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进行限位,使得所述左半凹模和右半凹模组装成一个分体式下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模的下模凹槽的侧边与垂线b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则夹角a为拔模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敏佳彭伟伦罗燕陈天鸥龙立志刘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