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1513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肿瘤细胞膜包裹装载银纳米颗粒并且枝接声敏剂卟啉的纳米颗粒。该双重靶向抗菌剂可以靶向肿瘤和肿瘤组织部位定植的致病菌,提高纳米医学治疗效率,银纳米颗粒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达到抑菌甚至抗菌作用,抑制细菌对肿瘤的促增殖作用,同时利用超声作用于声敏剂产生的活性氧达到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该抗菌剂具有治疗肿瘤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微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病菌,致病菌可以通过特定信号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者靶向先天免疫信号通路,激活自噬途径等特定生物途径,导致肿瘤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而针对致病菌的主要策略方案,目前临床上多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甚至可能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但仍然存在脱靶、治疗效率低等问题,可以通过对于纳米药物的改造使得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规避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针对肿瘤组织部位的致病菌,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细胞膜包裹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上装载银纳米颗粒并且枝接声敏剂卟啉。利用肿瘤细胞膜的同源靶向作用,使得纳米颗粒富集至肿瘤部位,并通过银纳米颗粒产生的抗菌效应和超声作用于声敏剂的声动力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4~5:1.5~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溶解后反应的温度为70~85℃,优选为80℃,反应时间为1~3h,优选为2h;逐滴加入的硅酸乙酯的体积与溶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所采用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8~12:1,优选为10:1;加入硅酸乙酯后继续进行反应1~4h,优选为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靶向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4~5:1.5~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溶解后反应的温度为70~85℃,优选为80℃,反应时间为1~3h,优选为2h;逐滴加入的硅酸乙酯的体积与溶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和三乙醇胺所采用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8~12:1,优选为10:1;加入硅酸乙酯后继续进行反应1~4h,优选为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流反应采用的盐酸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15%,优选为10%;反应温度为70~80℃,优选为78℃;反应时间为5~9h,优选为8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a)中,回流反应重复三次后,离心分离,有机溶剂和水交替洗得到dmsn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b)中,dmsns与有机溶剂的比例为8~12mg:1ml;dmsns、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水、硝酸银与硼氢化钠的比例为1.5~2.2mg:1μl:4~5.2ul:0.2~0.5mg:1mg;逐滴加入硝酸银后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加入硼氢化钠后反应的时间为1.5~2.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c)中,dmsn-ag、有机溶剂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比例为1.3~1.8mg:1ml:1.0~1.2μl;反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环龙张扬周梦婷陈潜堵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