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0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包括:图像视频采集模块:采集输电线路现场视频图片信息;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输电线路现场激光雷达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对输电线路现场进行定位及获取卫星时间;微气象模块:对输电线路现场进行气象信息采集;各个模块与可见光+激光边端融合分析模块连接;可见光+激光边端融合分析模块:根据采集的激光点云和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目标定位;与预警模块连接;预警模块:对数据进行异常监测并报警,与互联网终端连接;解决了目前输电线路监测数据几乎完全依靠工作人员外业测量,现场收集所带来的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且维护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监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增加,电网的网架必须不断延伸;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修路、架桥、开矿及取土时的不规范施工行为也在不断冲击着电网的安全运行;一些公路、铁路及村镇等设计规划中未考虑电网建设,电力与地方规划设计、林地农田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针对输电线路传统的监测方法通常采用红外探测、视频侦测、微波探测、激光探测或雷达探测等方式,但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输电线路监测的问题。红外微波方式,探测距离有限,无法满足现场防护需求;激光探测,由于成本较高,采用单根激光探测,无法作到面的防护;雷达探测,发射角度较大,防护区域呈波瓣式,现场角度调整不好把握;视频侦测,技术单一,对设备功耗要求高。

2、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针对输电线路监测中自动化程度低,测量精度较低,不能满足现场检测的准确测量需求;同时视频监控产品不具备智能分析的能力,无法做出智能的识别与告警,需要工作人员实时值守,无法实现自动化,不利于高效办公。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视频采集模块、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和微气象模块被集成在一起;像视频采集模块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组合叠放在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上方,安装固定在杆塔上,朝向输电线路通道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视频采集模块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进行硬件时间同步,硬件时间同步的方法为: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获取卫星时间,并将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视频采集模块、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和微气象模块被集成在一起;像视频采集模块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组合叠放在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上方,安装固定在杆塔上,朝向输电线路通道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视频采集模块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进行硬件时间同步,硬件时间同步的方法为: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获取卫星时间,并将时间同步于各传感器,通过记录相机触发时间并对数据传输延迟进行修正,获取图像的真实时间戳;激光雷达通过北斗模块的时间协议进行硬件时间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视频采集模块和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软件时间同步;方法为:采用时间索引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软件时间同步,即对每一帧激光点云数据寻找与采样时刻最近的图像数据,从而完成图像和点云数据间的软件时间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二三维数据融合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见光+激光边端融合分析模块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首先采集激光点云和图像数据,并进行数据同步;然后将去畸变后的图像使用yolov4进行目标检测,得到一个以上目标在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和类别信息;然后利用相机与激光雷达间的外参将点云投影到图像平面上,并剔除图像中目标区域外的点云,完成点云与图像之间的数据融合;最后对图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尔梅刘博迪时磊张伟余永瑞谢春杨通斌邱实冉志红蒋畅顾泽何成艳张宗钰邓凯锋申溥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