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495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包括:数据获取单元;图像生成单元,用以生成虚拟拟合路线,并对虚拟拟合路线进行分类;定位分析单元,用以在二类路线上根据目标车辆的数量所处的数量范围进行定位模式的选择以及根据关联聚集度对关联车辆和定位车辆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周期分析单元,用以根据拥挤度确定定位周期以及根据路线状态和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进行周期调节;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距离较近的多个运输车同时使用北斗定位引起信号发生交叉干扰导致定位信号不准确的现象得以解决,避免了由于定位精度差导致相关车辆发生拥挤堵塞或运输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也正朝着大规模、大流量、高速度的方向发展,智能港口是采用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技术运营和管理的新一代港口,其中,智能港口利用北斗为自动引导运输车提供实时精确定位,实现货物自动快速送达指定区域,并且依靠北斗定位技术提供运力及作业区域资源的配置管理,以节约港口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但是多个运输车同时使用北斗定位,信号可能发生交叉干扰并且定位信号在多个集装箱或建筑之间反射,可能产生多路径效应导致定位不准确,因此,如何提高北斗定位系统针对多个自动引导运输车进行定位时的定位精度,是当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331790u公布了一种港口车辆定位管理系统,包括定位系统、控制中心、监控终端和终端查看设备,所述定位系统包括gps车载主机、gps卫星、北斗卫星、gps基准站和gsm发射塔,所述gps车载主机通过信号分别与所述gps卫星、所述北斗卫星和所述gsm发射塔连接,所述gps卫星和所述北斗卫星分别通过信号与所述gps基准站连接,所述gps基准站和所述监控终端分别和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所述控制中心与终端查看设备连接。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442132a公布了一种港口平板智能搬运车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装置,包括前车头、后车头、第一左移动夹持机构、第二左移动夹持机构、第一右移动夹持机构和第二右移动夹持机构;前车头设置在车体的前端,所述前车头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且前车头的左侧面设置有惯性导航器件,并且前车头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利用无人驾驶车辆搭载的多种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基于高精度定位,针对重载车辆的特性,实现对重载车辆的控制。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公开了利用北斗卫星定位以及多传感器定位实现无人驾驶车的高精度定位的技术手段,但是未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距离较近的多个运输车同时使用北斗定位引起信号发生交叉干扰导致定位信号不准确的现象,从而由于定位精度差导致相关车辆发生拥挤堵塞或运输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港口无人运输车采用北斗定位时,距离较近的多个运输车同时使用北斗定位引起信号发生交叉干扰导致定位信号不准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以获取需求信息;

3、图像生成单元,其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各目标车辆的规划路线生成虚拟拟合路线,并根据相交路线对应的相交车辆数量以及车辆交叉时间对虚拟拟合路线进行划分以获得一类路线和二类路线;

4、定位分析单元,其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以及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各二类路线上的目标车辆的数量所处的数量范围选择定位模式,定位模式包括专一定位和混合定位;

5、其中,混合定位中定位分析单元根据目标车辆的关联聚集度确定定位车辆和关联车辆,定位车辆和关联车辆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

6、周期分析单元,其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所述图像生成单元以及所述定位分析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各路线对应的卸货点的拥挤度确定定位周期,以及根据路线状态调节定位周期和/或根据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调节定位周期;

7、需求信息包括目标车辆的经纬度高程数据、行驶距离、姿态变量、各卸货点的待卸货量、各卸货点的面积、各卸货点的当前车辆数量以及人为控制车辆位置坐标。

8、进一步地,数据获取单元包括设置在各目标车辆上的定位信号接收装置、里程计、陀螺仪以及通信装置;

9、其中,定位信号接收装置用以获取北斗定位装置提供的经纬度高程数据;

10、里程计,用以测量目标车辆的行驶距离;

11、陀螺仪,用以测量目标车辆的姿态变量。

12、进一步地,数据获取单元持续检测各二类路线上的目标车辆的数量并传送至定位分析单元,定位分析单元根据各二类路线上的目标车辆的数量所处的数量范围选择定位模式,定位模式包括针对目标车辆的数量处于第一预设数量范围的二类路线采用专一定位,

13、以及,针对目标车辆的数量处于第二预设数量范围的二类路线采用混合定位。

14、进一步地,定位分析单元在混合定位中,针对目标车辆进行聚集度分析,依次检测各目标车辆的关联聚集度,将对应的关联聚集度处于预设关联聚集度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定位车辆,定位车辆对应的搜索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关联车辆;

15、其中,混合定位中针对定位车辆采用专一定位,针对关联车辆采用关联定位。

16、进一步地,定位分析单元计算关联车辆与定位车辆的速度参考差值,并将速度参考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的关联车辆进行剔除,记为剔除车辆,针对剔除车辆采用专一定位。

17、进一步地,图像生成单元根据各目标车辆的规划路线生成虚拟拟合路线,虚拟拟合路线上包括各目标车辆的规划路线、相交路线以及相交车辆数量。

18、进一步地,图像生成单元根据相交路线对应的相交车辆数量以及车辆交叉时间对虚拟拟合路线进行划分,划分完成的虚拟拟合路线包括一类路线和二类路线;

19、其中,一类路线对应的相交车辆数量处于第一预设相交数量范围或相交车辆数量处于第二预设相交数量范围且车辆交叉时间处于第一预设车辆交叉时间范围,二类路线对应的相交车辆数量处于第二预设相交数量范围且车辆交叉时间处于第二预设车辆交叉时间范围。

20、进一步地,周期分析单元周期性地检测各路线对应的卸货点的拥挤度,并根据拥挤度确定对应的路线的定位周期;

21、所述拥挤度与所述定位周期的时长为负相关关系;

22、其中,单条路线对应的拥挤度与该路线的卸货点的待卸车辆数量以及对应的允许车辆数量有关。

23、进一步地,周期分析单元针对各定位车辆对应的路线状态进行分析,且根据定位车辆对应的路线状态所处的预设路线状态是否对定位周期时长进行调节;

24、其中,若路线状态处于第一预设路线状态,周期分析单元判定针对定位车辆的定位周期的时长进行减小调节;

25、若路线状态处于第二预设路线状态,周期分析单元判定针对定位车辆的定位周期的时长进行增大调节。

26、进一步地,周期分析单元针对各定位车辆对应的路线上的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进行检测,且针对人为控制车辆数量处于预设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范围的定位车辆的定位周期的时长进行减小调节;

27、所述定位周期的时长的减小量与所述人为控制车辆数量为正相关关系。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定位分析单元根据目标车辆数量所处的数量范围选择定位模式,使得定位模式的选择更加准确,依据实际目标车辆数量进行定位模式的判定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场景,并且,在混合定位中,根据目标车辆的聚集度进行车辆之间的关联,对于关联车辆采用关联定位,减少了北斗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获取单元包括设置在各目标车辆上的定位信号接收装置、里程计、陀螺仪以及通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分析单元在混合定位中,针对目标车辆进行聚集度分析,依次检测各目标车辆的关联聚集度,将对应的关联聚集度处于预设关联聚集度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定位车辆,定位车辆对应的搜索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关联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生成单元根据各目标车辆的规划路线生成虚拟拟合路线,虚拟拟合路线上包括各目标车辆的规划路线、相交路线以及相交车辆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生成单元根据相交路线对应的相交车辆数量以及车辆交叉时间对虚拟拟合路线进行划分,划分完成的虚拟拟合路线包括一类路线和二类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周期分析单元针对各定位车辆对应的路线上的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进行检测,且针对人为控制车辆数量处于预设人为控制车辆数量范围的定位车辆的定位周期的时长进行减小调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获取单元包括设置在各目标车辆上的定位信号接收装置、里程计、陀螺仪以及通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分析单元在混合定位中,针对目标车辆进行聚集度分析,依次检测各目标车辆的关联聚集度,将对应的关联聚集度处于预设关联聚集度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定位车辆,定位车辆对应的搜索范围内的目标车辆记为关联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源数据分析的北斗定位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良胡云朋程继国徐超马晓宇钱立兵周巨锁李嘉锋林梓灿覃梦丽刘文勇李正元于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