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水器及电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661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水器,包括有软水箱(1),内部具有供软水树脂容置的软化室(102);以及盐箱(2),内部具有供盐水容置的盐水室(20),该盐水室(20)与所述的软化室(102)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搅拌桨(3),设于所述的软化室(102)内;第二搅拌桨(4),设于所述的盐水室(20)内;以及驱动件(5),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搅拌桨(3)和第二搅拌桨(4)同步转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软水器的电解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软水器能够增强软化效果,并提升树脂再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解设备,具体指一种软水器及电解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电解设备在电解水制备过程中,为了避免水垢影响电解槽内电极片的使用寿命,需要通过软水器提供软化后的水源作为原料。

2、软水器一般具有树脂腔和盐腔,其工作原理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体中的硬度成份如ca2+、mg2+等离子置换去除,以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当树脂上的交换离子都变成钙镁时,树脂的转化效果已饱和,转化能力将会失效,此时需要对钙镁离子进行再生,需要用钠离子将钙镁离子置换回来。在此再生过程中,盐水流经树脂腔内,并与树脂腔内的树脂产生反应,让钠离子取代钙镁离子,进而使得树脂恢复软水能力。具体可参见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384421.5(公布号为cn217651920u)的技术专利《一种集成水槽》。

3、但是,对于现有的软水器来说,第一,树脂腔内的树脂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树脂和硬水混合效果不均匀,且不同位置的树脂利用率不同,同时树脂中会有很多小气泡吸附在树脂颗粒上,导致树脂颗粒不能有效的和硬水反应,因此软化效果一般;第二,目前树脂的再生盐都是直接投入盐箱中,没有搅拌,导致再生盐浓度低,再生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增强软化效果的软水器。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树脂再生效果的软水器。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软水器的电解设备。>

4、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和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水器,包括有

5、软水箱,内部具有供软水树脂容置的软化室;以及

6、盐箱,内部具有供盐水容置的盐水室,该盐水室与所述的软化室流体连通;

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8、第一搅拌桨,设于所述的软化室内;

9、第二搅拌桨,设于所述的盐水室内;以及

10、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同步转动。

11、为了方便切换软水模式和树脂再生模式,所述的软水箱具有与所述软化室流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盐箱具有与所述盐水室相贯通的投盐口以及与所述盐水室流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12、并且,还包括有

13、进水管路,包括有进水主管以及由进水主管的出口端分支出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二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盐水管与所述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以及

14、第一阀门,具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该第一阀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主管的出口端,第一阀门的第一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入口端,第一阀门的第二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入口端;

15、所述的软水器至少具有两种状态:

16、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断开;

17、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断开。

18、为了方便软水和废水的独立排放,还包括有

19、出水管路,包括有出水主管以及由出水主管的出口端分支出的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所述出水主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接;以及

20、第二阀门,具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该第二阀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主管的出口端,第二阀门的第一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入口端,第二阀门的第二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入口端;

21、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二出水支管断开;

22、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二出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断开。

23、为了方便判断软水出水硬度是否符合要求,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上安装有用于监测软水出水硬度的硬度检测仪。

24、为了方便硬水均匀进入软化室以及软化均匀从软化室排出,所述软水箱的内部还具有与所述软化室的硬水入口相连通的硬水室以及与所述软化室的软水出口相连通的软水室,所述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硬水室与所述的软化室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水口通过软水室与所述的软化室相连通。

25、为了保证硬水进入后将软水树脂浸没充分进行离子交换,所述软化室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分别位于该软化室的底部和顶部。

26、为了方便硬水室、软化室和软水室的形成,所述的软水箱内设有两片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隔板,将所述软水箱的内腔分隔为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所述硬水室、软化室和软水室;

27、位于下方的所述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硬水室和软化室的流通孔,该流通孔形成所述软化室的硬水入口;

28、位于上方的所述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软化室和软水室的流通孔,该流通孔形成所述软化室的软水出口。

29、为了保证水流高效均匀传递,所述的流通孔呈条状,并沿所述隔板的径向延伸,所述流通孔的数量为多条,并沿所述隔板的周向间隔布置。

30、为了方便驱动件对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驱动,所述的驱动件具有对称且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驱动件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桨的轴部相连接,驱动件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的轴部相连接。

31、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解槽以及上述软水器,所述软水器的软化室的软水出口与所电解槽的软水入口流体连通。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软化室和盐水室内分别设置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并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同步转动,在软水模式下,一方面,在第一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软水树脂在软化室内处于运动状态,从而实现软水树脂的高效利用,以此增强软化效果,另一方面,第一搅拌桨旋转搅拌可将水中和软水树脂表面附着的气泡打散剥离出来,提高软化效果;在树脂再生模式下,第二搅拌桨4转动对盐水进行搅拌,能够加速盐的溶解;另外,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共用同一驱动件,结构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水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水箱(1)具有与所述软化室(102)流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所述的盐箱(2)具有与所述盐水室(20)相贯通的投盐口(21)以及与所述盐水室(20)流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82)上安装有用于监测软水出水硬度的硬度检测仪(8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箱(1)的内部还具有与所述软化室(102)的硬水入口相连通的硬水室(101)以及与所述软化室(102)的软水出口相连通的软水室(103),所述的第一进水口(12)通过硬水室(101)与所述的软化室(102)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水口(13)通过软水室(103)与所述的软化室(10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室(102)的硬水入口和软水出口分别位于该软化室(102)的底部和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水箱(1)内设有两片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隔板(11),将所述软水箱(1)的内腔分隔为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所述硬水室(101)、软化室(102)和软水室(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通孔(111)呈条状,并沿所述隔板(11)的径向延伸,所述流通孔(111)的数量为多条,并沿所述隔板(11)的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5)具有对称且同轴布置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驱动件(5)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桨(3)的轴部相连接,驱动件(5)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轴部相连接。

10.一种电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解槽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软水器,所述软水器的软化室(102)的软水出口与所电解槽的软水入口流体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水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水箱(1)具有与所述软化室(102)流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所述的盐箱(2)具有与所述盐水室(20)相贯通的投盐口(21)以及与所述盐水室(20)流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82)上安装有用于监测软水出水硬度的硬度检测仪(8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箱(1)的内部还具有与所述软化室(102)的硬水入口相连通的硬水室(101)以及与所述软化室(102)的软水出口相连通的软水室(103),所述的第一进水口(12)通过硬水室(101)与所述的软化室(102)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水口(13)通过软水室(103)与所述的软化室(10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陈猛戴九松郭国良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