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及模头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及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47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及模头,包括接引管,上述接引管用于连接溶液输入源,上述接引管道的输出端设有测试容器,上述测试容器的内腔与接引管道相连通;上述测试容器下端设有第一接头,上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模头;上述测试容器的内壁设有弹性体,上述弹性体外侧设有软板,上述软板在测试容器中环绕设置并形成溶液通道,上述测试容器侧壁设有调节杆,上述调节杆穿过弹性体连接软板;由调节杆拉动软板形变并改变弧形流道形态;以期望通过在纳米流体通过射流进行加工试验时,获得更多的可变因素,减少重复性实验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丝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及模头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纤维熔喷材料的使用也逐渐增多,近些为提高纤维熔喷后的材料性能,开始尝试将纳米颗粒掺杂到纤维中,通过将纳米颗粒掺杂到纤维中,从而提升纤维原有性能。

2、例如,纳米颗粒掺杂纤维可以增强纤维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通过纳米颗粒在纤维素混合物中的分散均匀可以使纤维熔喷后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能力。例如部分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将纳米颗粒掺杂纤维使得纤维材料在遇到火灾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火焰蔓延,并减缓燃烧速度。甚至还可以提升纤维材料附着后的材料隔热性能和防水性能。

3、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纳米颗粒掺杂纤维是由纳米颗粒与聚合物溶液组成的聚合物纳米流体,其纳米流体通过喷丝孔挤出后,被高速射流吹喷至成网帘上,在网帘相互堆叠而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材料。然而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其掺杂纳米颗粒的纤维网状结构产品性能波动较大,一方面在于现有工艺难以控制纳米颗粒在纤维中的位置,另一方在于添加纳米颗粒的聚合物溶液在射流中出现无规扰动。因此,目前批量生产还停留试验阶段,其产品需要以不断试错为前提进行的,从而通过逐步探索出制膜的理想工艺条件。但是重复性实验成本较高,且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更好的探究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成膜规律,是值得付出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及模头,以期望通过在纳米流体通过射流进行加工试验时,获得更多的可变因素,减少重复性实验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包括接引管,上述接引管用于连接溶液输入源,上述接引管道的输出端设有测试容器,上述测试容器的内腔与接引管道相连通;上述测试容器下端设有第一接头,上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模头;上述测试容器的内壁设有弹性体,上述弹性体外侧设有软板,上述软板在测试容器中环绕设置并形成溶液通道,上述测试容器侧壁设有调节杆,上述调节杆穿过弹性体连接软板;由调节杆拉动软板形变并改变弧形流道形态。

4、作为优选,上述测试容器内腔包括稳压区和测试区,上述稳压区连通接引管道,上述测试区连通稳压区,上述第一接头连通测试区;上述测试区上端设有上支撑,上述测试区下端设有下支撑,上述弹性体置于上支撑和下支撑之间;上述软板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上支撑外壁和下支撑外壁。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上支撑和下支撑之间设有基准板,上述弹性体后端抵触基准板,上述基准板用于配合软板挤压弹性体。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稳压区上部的内径呈弧形;上述稳压区下部的内壁与测试容器外壁平行;上述上支撑外壁由稳压区向测试区逐渐倾斜,上述上支撑外壁贴合软板。

7、作为优选,上述测试容器呈圆柱体,上述调节杆为多个,且调节杆环绕测试容器外壁设置,相邻的两个调节杆之间间隙相同。

8、作为优选,上述调节杆包括螺杆柱、调节棒和对接轴承,上述调节棒中轴线与调节棒的中轴线重叠与同一直线上,上述螺杆柱螺纹连接在测试容器侧壁,上述调节棒前端连接软板,上述对接轴承内外环分别连接调节棒后端和螺杆柱,由螺杆柱在测试容器侧壁上转动并带动调节棒移动。

9、作为优选,上述接引管道外壁设有电热器,上述电热器用于对接引管道外壁进行加热控温,上述测试容器外壁为透明材质。

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纺丝微动的模头,使用上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上述模头上端设有对接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头,上述模头内腔设有收纳部和空腔部,上述空腔部底部中空,上述收纳部中安装喷针,上述喷针上端连通第二连接头,上述喷针下端穿过空腔部底部向外延伸;上述喷针与空腔部内壁具有间隙,上述空腔部侧壁设有开关阀,上述开关阀连通模头内腔,上述开关阀用于外接气源,由开关阀将气源输入空腔部并从空腔部底部射出。

11、作为优选,上述模头外侧设有导轨,上述导轨上设有导块,上述导块上设有射流喷嘴,上述射流喷嘴位于喷针两侧,上述导块侧壁设有与射流喷嘴连通的单向阀,由单向阀连接气源。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导块底部设有连接板,上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上述导块用于通过螺栓调节设置角度,上述第二连接头用于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由导块改变射流喷嘴喷射方向。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4、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杆拉动软板形变并改变弧形流道形态,从而使得溶液流道的形态和弧度可以控制,从而对纳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涡动、速度和分布等研究需求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特别在通过多喷丝口进行试验时,每个接引管引入相同的纳米流体,通过将不同的测试容器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结构可以通过弹性体配合软板改变流道形态,从而使得不同的流道形态在相同注入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同步实验,进而在更多的条件下对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成膜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找到最佳的纺丝条件,优化产品性能,加速从试验阶段向批量化生产的过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包括接引管(1),所述接引管(1)用于连接溶液输入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引管(1)的输出端设有测试容器(2),所述测试容器(2)的内腔与接引管(1)相连通;所述测试容器(2)下端设有第一接头(3),所述第一接头(3)用于连接模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2)内腔包括稳压区(201)和测试区(202),所述稳压区(201)连通接引管(1),所述测试区(202)连通稳压区(201),所述第一接头(3)连通测试区(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203)和下支撑(204)之间设有基准板(205),所述弹性体(4)后端抵触基准板(205),所述基准板(205)用于配合软板(5)挤压弹性体(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区(201)上部的内径呈弧形;所述稳压区(201)下部的内壁与测试容器(2)外壁平行;所述上支撑(203)外壁由稳压区(201)向测试区(202)逐渐倾斜,所述上支撑(203)外壁贴合软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2)呈圆柱体,所述调节杆(6)为多个,且调节杆(6)环绕测试容器(2)外壁设置,相邻的两个调节杆(6)之间间隙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包括螺杆柱(601)、调节棒(602)和对接轴承(603),所述调节棒(602)中轴线与调节棒(602)的中轴线重叠与同一直线上,所述螺杆柱(601)螺纹连接在测试容器(2)侧壁,所述调节棒(602)前端连接软板(5),所述对接轴承(603)内外环分别连接调节棒(602)后端和螺杆柱(601),由螺杆柱(601)在测试容器(2)侧壁上转动并带动调节棒(602)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引管(1)外壁设有电热器(101),所述电热器(101)用于对接引管(1)外壁进行加热控温,所述测试容器(2)外壁为透明材质。

8.一种纺丝微动的模头,使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7)上端设有对接第一接头(3)的第二连接头(8),所述模头(7)内腔设有收纳部(701)和空腔部(702),所述空腔部(702)底部中空,所述收纳部(701)中安装喷针(9),所述喷针(9)上端连通第二连接头(8),所述喷针(9)下端穿过空腔部(702)底部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7)外侧设有导轨(10),所述导轨(10)上设有导块(11),所述导块(11)上设有射流喷嘴(12),所述射流喷嘴(12)位于喷针(9)两侧,所述导块(11)侧壁设有与射流喷嘴(12)连通的单向阀(13),由单向阀(13)连接气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块(11)底部设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导块(11)用于通过螺栓调节设置角度,所述第二连接头(8)用于与第一接头(3)螺纹连接,由导块(11)改变射流喷嘴(12)喷射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包括接引管(1),所述接引管(1)用于连接溶液输入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引管(1)的输出端设有测试容器(2),所述测试容器(2)的内腔与接引管(1)相连通;所述测试容器(2)下端设有第一接头(3),所述第一接头(3)用于连接模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2)内腔包括稳压区(201)和测试区(202),所述稳压区(201)连通接引管(1),所述测试区(202)连通稳压区(201),所述第一接头(3)连通测试区(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203)和下支撑(204)之间设有基准板(205),所述弹性体(4)后端抵触基准板(205),所述基准板(205)用于配合软板(5)挤压弹性体(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区(201)上部的内径呈弧形;所述稳压区(201)下部的内壁与测试容器(2)外壁平行;所述上支撑(203)外壁由稳压区(201)向测试区(202)逐渐倾斜,所述上支撑(203)外壁贴合软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2)呈圆柱体,所述调节杆(6)为多个,且调节杆(6)环绕测试容器(2)外壁设置,相邻的两个调节杆(6)之间间隙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微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包括螺杆柱(601)、调节棒(602)和对接轴承(603),所述调节棒(602)中轴线与调节棒(602)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武韩慧敏赵峰吴育军何博文刘灵王月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