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45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8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和连接组件,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包括中空的钢管内壳、包裹在钢管内壳外的混凝土外壳、固定在钢管内壳两端的端板和安装在钢管内壳内的约束组件;连接组件固定在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端板和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上端端板上,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之间。该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采用高强高延性混凝土,从而无需布置节点箍筋,且连接组件中的对角钢筋,加强了节点的抗剪性能,使其在保证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同时简化了钢筋布置,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装配式建筑已成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施工形式,装配式建筑构件可以标准化大量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质量方面更加可靠。装配式建筑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节省了人工和模板、同时减少排放和污染,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但现今预制装配式建筑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工业化程度低,建筑结构的各个部件并没有形成标准化,同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连接节点是整体建筑结构的薄弱环节,无论从施工还是力学角度都存在较多的障碍。同时,各地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在整体倒塌的建筑物中,预制梁、柱构件破坏较轻,而主要的倒塌原因是框架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和连接组件,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均包括呈柱状中空设置的钢管内壳、包裹在钢管内壳外的混凝土外壳、固定在钢管内壳两端的端板和安装在钢管内壳内的约束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端板和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上端端板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之间,并位于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

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钢筋和对角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穿过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端板的孔洞和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上端端板的孔洞以进入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中;所述对角钢筋焊接在连接钢筋上形成第一钢筋笼。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截面呈u形的钢筋混凝土壳体、上部纵筋和固定于钢筋混凝土壳体中的第二钢筋笼,所述钢筋混凝土壳体靠近连接组件的一端侧面具有伸出的横向钢筋和下部底排横向钢筋,所述下部底排横向钢筋位于所述横向钢筋的下方。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部底排横向钢筋为u形钢筋。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钢筋笼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部纵筋绑扎至钢筋混凝土壳体的侧向u形箍筋上部,其从一端钢筋混凝土壳体穿过连接组件至另一端钢筋混凝土壳体。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约束组件包括对拉螺杆和吊环螺母,所述对拉螺杆纵横交错布置,与吊环螺母形成一体。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板为回字形端板,所述回字形端板上均布有若干孔洞。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字形端板尺寸与钢管内壳相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2、本申请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采用高强高延性混凝土,从而无需布置节点箍筋,且连接组件中的对角钢筋,加强了节点的抗剪性能,使其在保证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同时简化了钢筋布置,降低了施工成本,进而改善了现有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连接节点是整体建筑结构的薄弱环节,在整体倒塌的建筑物中,预制梁、柱构件破坏较轻,而主要的倒塌原因是框架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破坏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和连接组件,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均包括呈柱状中空设置的钢管内壳、包裹在钢管内壳外的混凝土外壳、固定在钢管内壳两端的端板和安装在钢管内壳内的约束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端板和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上端端板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之间,并位于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底排横向钢筋为U形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笼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壳体上部设置,所述上部纵筋绑扎至钢筋混凝土壳体的侧向U形箍筋上部,其从一端钢筋混凝土壳体穿过连接组件至另一端钢筋混凝土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组件包括对拉螺杆和吊环螺母,所述对拉螺杆纵横交错布置,与吊环螺母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为回字形端板,所述回字形端板上均布有若干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形端板尺寸与钢管内壳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和连接组件,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均包括呈柱状中空设置的钢管内壳、包裹在钢管内壳外的混凝土外壳、固定在钢管内壳两端的端板和安装在钢管内壳内的约束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下端端板和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上端端板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之间,并位于上、下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底排横向钢筋为u形钢筋。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新胡红松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