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40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3
本技术涉及一种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包括:外墙模板主体,支设在上层墙柱上;模板下挂体,与外墙模板主体一体成型,封堵上层墙柱与下层墙柱的接茬处,并且其端部延伸至下层墙柱处;第一支承体,支承在外墙模板主体靠近模板下挂体的一端,并且支承在下层墙柱顶部;第二支承体,支承在模板下挂体远离所述外墙模板主体的一端,并且与下层墙柱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中的模板底部无支撑点,主要是依靠剪力墙内外工人相互协作,安装时工人需要承担较大的模板自重,劳动强度较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对接茬处进行封堵处理,避免后期外墙面垂直度,平整度超标,漏浆和错台质量问题,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剪力墙外墙模板的支设做法并未对接茬处进行封堵施工,容易产生外墙面垂直度,平整度超标,漏浆和错台等质量问题,虽不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会严重影响质量观感。

2、楼层间接茬处错台,平整度,垂直度偏差超标的频率非常高,虽不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会严重影响质量观感。工程后期修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难度大,修补费用高,抹灰量也会增加不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包括:

3、外墙模板主体,支设在上层墙柱上;

4、模板下挂体,与所述外墙模板主体一体成型,封堵上层墙柱与下层墙柱的接茬处,并且其端部延伸至下层墙柱处;

5、第一支承体,支承在所述外墙模板主体靠近所述模板下挂体的一端,并且支承在下层墙柱顶部;

6、第二支承体,支承在所述模板下挂体远离所述外墙模板主体的一端,并且与下层墙柱连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墙模板主体包括:第一海绵条、第二海绵条、第一次楞、第二次楞、第一主楞、第二主楞;

8、所述第一海绵条和所述第二海绵条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在上层墙柱的两侧;

9、所述第一次楞和所述第二次楞分别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海绵条和所述第二海绵条上;

10、所述第一主楞和所述第二主楞分别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次楞和所述第二次楞上。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墙模板主体还包括:第一对拉螺栓,所述第一对拉螺栓贯穿所述第一海绵条、所述第二海绵条、所述第一次楞、所述第二次楞和上层墙柱,将所述第一主楞和所述第二主楞对拉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承体为木枋,所述第一支承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次楞的端部。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模板下挂体包括:第三海绵条、第三次楞、第三主楞和第四主楞;

14、所述第三海绵条与所述第二海绵条一体成型;

15、所述第三次楞与所述第二次楞一体成型;

16、所述第三海绵条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下层墙柱的一侧上;

17、所述第三次楞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支承在所述第三海绵条上;

18、所述第三主楞和所述第四主楞分别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三次楞和下层墙柱的另一侧上。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模板下挂体还包括:第二对拉螺栓,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贯穿所述第三海绵条、所述第三次楞和下层墙柱,将所述第三主楞和所述第四主楞对拉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支承体为木枋,所述第二支承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次楞的端部。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包括:外墙模板主体,支设在上层墙柱上;模板下挂体,与外墙模板主体一体成型,封堵上层墙柱与下层墙柱的接茬处,并且其端部延伸至下层墙柱的外壁处;第一支承体,支承在外墙模板主体靠近模板下挂体的一端,并且支承在下层墙柱顶部;第二支承体,支承在模板下挂体远离外墙模板主体的一端,并且与下层墙柱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外墙模板主体与模板下挂体的一体成型布置,实现封堵结构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对上层墙柱和下层墙柱之间接茬处的无缝封堵,使得接茬处的封堵的垂直度、平整度达标,而且不会发生漏浆和错台问题,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外墙模板主体包括:第一海绵条、第二海绵条、第一次楞、第二次楞、第一主楞、第二主楞;第一海绵条和第二海绵条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在上层墙柱的两侧;第一次楞和第二次楞分别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第一海绵条和第二海绵条上;第一主楞和第二主楞分别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第一次楞和第二次楞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外墙模板主体能够稳定支承在上层墙柱上,并且受力均匀,通过海绵条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密封、防止缝隙漏浆。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外墙模板主体还包括:第一对拉螺栓,第一对拉螺栓贯穿第一海绵条、第二海绵条、第一次楞、第二次楞和上层墙柱,将第一主楞和第二主楞对拉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第一对拉螺栓稳定支承外墙模板主体的整体结构,有效解决了外墙模板主体整体安装时底部无支座的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刚性强度高。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一支承体为木枋,第一支承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次楞的端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进一步实现对外墙模板主体和上层墙柱的加强,从下方顶紧第二次楞,实现对外墙模板主体在上层墙柱上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牢靠。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模板下挂体包括:第三海绵条、第三次楞、第三主楞和第四主楞;第三海绵条与第二海绵条一体成型;第三次楞与第二次楞一体成型;第三海绵条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下层墙柱的一侧上;第三次楞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支承在第三海绵条上;第三主楞和第四主楞分别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并且分别支承在第三次楞和下层墙柱的另一侧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第三海绵条与第二海绵条、第三次楞与第二次楞对上层墙柱和下层墙柱之间的接茬处进行有效封堵,保证封堵处无缝连接,使得接茬处的封堵的垂直度、平整度达标,而且不会发生漏浆和错台问题,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模板下挂体还包括:第二对拉螺栓,第二对拉螺栓贯穿第三海绵条、第三次楞和下层墙柱,将第三主楞和所述第四主楞对拉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对拉螺栓实现对模板下挂体整体结构的固定锁紧,有效解决了模板下挂体整体安装时底部无支座的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刚性强度高。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二支承体为木枋,第二支承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三次楞的端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进一步实现对模板下挂体和下层墙柱的加强,从下方顶紧第三次楞,实现对模板下挂体在下层墙柱上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牢靠。

28、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本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中的模板底部无支撑点,主要是依靠剪力墙内外工人相互协作,安装时工人需要承担较大的模板自重,劳动强度较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29、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对接茬处进行封堵处理,避免后期外墙面垂直度,平整度超标,漏浆和错台等质量问题,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主体(1)包括:第一海绵条(5)、第二海绵条(6)、第一次楞(7)、第二次楞(8)、第一主楞(9)、第二主楞(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主体(1)还包括:第一对拉螺栓(18),所述第一对拉螺栓(18)贯穿所述第一海绵条(5)、所述第二海绵条(6)、所述第一次楞(7)、所述第二次楞(8)和上层墙柱,将所述第一主楞(9)和所述第二主楞(10)对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体(3)为木枋,所述第一支承体(3)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次楞(7)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下挂体(2)包括:第三海绵条(11)、第三次楞(12)、第三主楞(13)和第四主楞(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下挂体(2)还包括:第二对拉螺栓(15),所述第二对拉螺栓(15)贯穿所述第三海绵条(11)、所述第三次楞(12)和下层墙柱,将所述第三主楞(13)和所述第四主楞(14)对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体(4)为木枋,所述第二支承体(4)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次楞(12)的端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主体(1)包括:第一海绵条(5)、第二海绵条(6)、第一次楞(7)、第二次楞(8)、第一主楞(9)、第二主楞(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模板主体(1)还包括:第一对拉螺栓(18),所述第一对拉螺栓(18)贯穿所述第一海绵条(5)、所述第二海绵条(6)、所述第一次楞(7)、所述第二次楞(8)和上层墙柱,将所述第一主楞(9)和所述第二主楞(10)对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底部接茬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体(3)为木枋,所述第一支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姜胜利任伟张骏玉肖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