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10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3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同轴心套设有一内管,所述内管中心为供进料管贯穿的通道;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具有储水腔,且所述储水腔内具有可使冷却水曲线流通的阻隔件,所述外管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其可通过进水管向储水腔内通入冷却水,换热后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使得滴加管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从而保证混合单体不聚合结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滴加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丙烯酸树脂合成反应釜单体外管为了减少和控制单体液飞溅,一般设计为伸入反应釜一段距离。但在反应过程中,釜内外管在溶剂蒸汽加热下产生高温,高温容易引起管内混合单体聚合结块,严重时堵塞外管道引发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可通过进水管向储水腔内通入冷却水,换热后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使得滴加管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从而保证混合单体不聚合结块。

2、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同轴心套设有一内管,所述内管中心为供进料管贯穿的通道;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具有储水腔,且所述储水腔内具有可使冷却水曲线流通的阻隔件,所述外管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阻隔件包括在储水腔内均匀设置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一所述隔板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储水腔底壁或顶壁之间留有间隔,且相邻两个隔板的相反的一端与所述储水腔底壁或顶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储水腔被两个相互远离的隔板所分隔的两部分。

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置有2-6个。

6、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置有2个。

7、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水管的至少一个隔板与所述储水腔顶壁密封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储水腔底壁或顶壁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储水腔高度的1/5-1/10。

9、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部。

10、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1、本技术通过在滴加管外设置一水冷却套管,即外管、内管以及外管和内管所构成的储水腔,使用时,通过进水管向储水腔内通入冷却水,换热后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使得滴加管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从而保证混合单体不聚合结块。为了保证冷却水的冷却效果,本技术在储水腔内具有可使冷却水曲线流通的阻隔件,这样冷却水的水流路径更长,对滴加管的冷却效果更均匀更彻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在储水腔内均匀设置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2-6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2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水管的至少一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储水腔顶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储水腔底壁或顶壁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储水腔高度的1/5-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在储水腔内均匀设置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2-6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结块的丙烯酸酯单体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辉管莹唐友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华远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