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应刚专利>正文

净水滤筒及装有该净水滤筒的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86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滤筒及装有该净水滤筒的净水嚣,所述净水滤筒中原水是通过一进水管流入净水滤筒的,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具有水压的水源供水口水阀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净水滤筒上的原水进水口密封连接,原水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流过净水滤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并得到净化。所述净水器主要由上述净水滤筒和一个气密性水箱构成,该净水器中原水借助水源水压作用在净水滤筒中自下而上依次流过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最后生成的净水通过水管流入气密性水箱,当水箱中的水位上升,使水箱中的气压与水源水压达到压力平衡时,即能自动使水源停止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装置,以及装有该净水装置的净水器。技术背景目前,作为公知技术的净水器,通常采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净水器的结构,即由 一上部原水贮存部,下部净水贮存部,和设置在原水贮存部与净水贮存部之间联结上述两 者的净水滤筒构成。在该净水滤筒中来自原水贮存部的原水利用其自重流过净水滤筒,通 过净水滤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依次净化得到净水并最后通过净水出口流入净 水贮存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上述净水器,以及类似结构的净水器,均是通过原水的自重 使原水从原水贮存部经净水滤筒中净水部吸附和过滤后流入净水贮存部。其主要缺点有一、因为只能借助原水自重做为水流动力,致使净水滤筒的净化速 度和流量难以进行人工干预和控制,从而导致此类净水器净化效率较为低下,净水出水流 量太小。二、由于水流自上而下,水中的一些微小杂质最终还是会随着水流流入净水贮存 部,不能对原水进行更大程度的净化。专利文献1 公开号CN101439241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在先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净水滤筒以 及装有该净水滤筒的净水器,使原水通过进水管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流过净水滤筒,从而 使流过净水滤筒的水流流量得以增加,提升了净水器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目的在于让水 流在净水滤筒中自下而上地通过,使水流中的哪怕是最微小的杂质最终都会因其自重和过 滤净水部的共同作用沉淀在净水滤筒中而不至于流入净水贮存部中,从而使净化程度得到 更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上述净水滤筒的净水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净水滤筒,包括填充有吸附剂的吸附净水部和填充有过滤体的过滤净水部, 以及一个原水进水口和一个净水出水口,原水通过原水进水口流入净水滤筒,经由净水滤 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依次净化生成净水,最后通过净水出水口流出,其特征在 于原水是通过一进水管流入净水滤筒的,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具有水压的水源供水口水阀 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净水滤筒上的原水进水口密封连接,原水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流过净 水滤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并得到净化。这样,通过借助来自水源(如自来水) 的水压克服了在先技术中水流只能靠自身重力流过净水滤筒的限制,从而使净水的出水流 量可以受到人工控制和干预,提高了净水滤筒的净水效率。较佳的,所述原水进水口设置在净水滤筒底端,所述净水出水口设置在净水滤筒 顶端,原水通过进水管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自下而上地流过净水滤筒。这样,有利于使水流 中哪怕最微小的杂质最终都会因其自重和过滤净水部的共同作用沉淀在净水滤筒中而不至于流入净水贮存部中,从而使水质的净化程度得到更大提高。较佳的,所述净水滤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吸附净水部装在滤筒的下半部分,过 滤净水部装在滤筒的上半部分,净水滤筒的上下两部分在中间位置通过一个套接螺环密封 连接。这样,有利于将净水滤筒从中间拆卸开来,以便于对填充在净水部中的吸付剂和过滤 体进行清洗、处理或更换。较佳的,所述过滤净水部和吸附净水部的两端均装有两块网状档板,用来分别将 过滤体和吸附剂封档在滤筒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这样,便于在滤筒中装填吸附剂和 过滤体,且不使其向外遗漏。较佳的,所述净水滤筒上、下半部分通过套接螺环密封套接后,上半部分底部和下 半部分顶部的两块网状档板之间形成有一个中间空部,该中间空部存放有矿物剂。这样,可 以通过水流将矿物剂中的矿物成分溶解和带入到最终生成的净水中,为净水补充添加对人 体有益有矿物万分。较佳的,所述净水滤筒下半部分中吸附净水部与原水进水口之间有一进口部空 部,净水滤筒上半部分中过滤净水部与净水出水口之间有一出口部空部。这样,可以使上下 部分的净水部不直接堵在上下出入水口上,有利出入水流的正常流通。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滤筒,包括:填充有吸附剂的吸附净水部和填充有过滤体的过滤净水部,以及一个原水进水口和一个净水出水口,原水通过原水进水口流入净水滤筒,经由净水滤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依次净化生成净水,最后通过净水出水口流出,其特征在于:原水是通过一进水管流入净水滤筒的,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具有水压的水源供水口水阀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净水滤筒上的原水进水口密封连接,原水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流过净水滤筒中的吸附净水部和过滤净水部并得到净化。

【技术特征摘要】
1所述的净水滤筒和一个带有出、入水口的 气密性净水贮水箱,以及至少一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构成。较佳的,所述气密性净水贮水箱出水口设置在水箱底部或靠近底部位置处,出水 口上直接或通过水管接装一能控制出水流量的终端水阀。将出口水口设置在水箱底部或靠 近底部的位置,为了不使水箱中的空气在水箱中还有水时就从终端水阀中泄漏出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借助水源(如自来水)的水压克服了在先技术中水流只能靠自身重力流过 净水滤筒的限制,从而使净水的出水流量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人工控制,提高了净水滤筒 的净水效率。2、通过水压作用使水流自下而上地流过净水滤筒,有利于使水流中哪怕最微小的 杂质最终都会因其自重和过滤净水部的共同作用沉淀在净水滤筒中而不至于流入净水贮 存部中,从而使水质的净化程度得到更大提高。3、所述净水器通过使用气密性水箱贮存净水,使水箱中的压力可以在水位上升时 不断增大,直到与水源水压达到压力平衡时,即能自动使水源停止供水。附图说明图1是净水滤筒的侧剖图。图2是安装有本发明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净水器上各进、出水管与进、出水口密封连接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净水滤筒 10、滤筒侧壁 11、吸附净水部 12、过滤净水部13、原水进 水口 130、凸口螺丝 14、净水出水口 15、进口部空部 16、出口部空部 17、中间部空 部18、套接螺环 19、网状档板2、供水口水阀3、进水管30、中空凹型螺帽4、出水 管 5、气密性水箱 51、水箱盖510、水箱入水口 511、水箱排气口 512、螺帽 52、卡扣 53、水箱出水54、终端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净水滤筒1。本实施例净水滤筒1,包括填充有吸附剂(未图示)的吸附净水部11和填充有 过滤体(未图示)的过滤净水部12,以及一个原水进水口 13和一个净水出水口 14,原水通 过原水进水口 13流入净水滤筒1,经由净水滤筒1中的吸附净水部11和过滤净水部12依 次净化生成净水,最后通过净水出水口 14流出。其中,原水是通过一进水管3流入净水滤 筒1的,所述进水管3 —端与具有水压的水源供水口水阀2密封连接。该供水口水阀2通 常为一个接在自来水管上的水龙头,密封连接即是指将进水管3的一端密封性地接在水龙 头上,该实施例中是通过一钢卡21将进水管3的一端卡在作为供水口水阀2的水龙头上。 进水管3另一端与净水滤筒1上的原水进水口 13密封连接,该处的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 是通过一中空凹型螺帽30将进水管3的另一端套接在原水进水口 13的凸口螺丝130上以 形成密封性连接。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净水滤筒1由上、下两个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依次排 列,吸附净水部11装在滤筒1的下半部分,过滤净水部12装在滤筒1的上半部分,净水滤 筒1的上下两部分在中间位置通过一个套接螺环18密封连接。该套接螺环18的螺纹在其 内壁,与之相拧合的滤筒侧壁10的外壁上有相应螺纹,套接时上、下两半部分滤筒之间还 加有垫圈180,以使上、下两部分滤筒侧壁10形成更密封的连接。由图1还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原水进水口 13设置在净水滤筒1下半部分的底 端,净水出水口 14设置在净水滤筒1上半部分的顶端,原水通过进水管3在水源水压的作 用下自下而上地流过净水滤筒1。将净水滤筒1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有利于将净水滤筒从中间拆卸开来,以便于对 填充在净水部中的吸付剂和过滤体进行清洗、处理或更换。使水流从下而上流过净水滤筒 可以使水流中哪怕最微小的杂质最终都会因其自重和过滤净水部12两者的共同作用沉淀 在净水滤筒1中而不至于流入净水贮存部,从而使水质的净化程度得到更大提高。由图1可以还看出,本实施例中净水滤筒1的过滤净水部12和吸附净水部11的 两端均装有两块网状档板19,用来分别将过滤体(未图示)和吸附剂(未图示)封档在滤 筒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这样便于在滤筒中装填吸附剂和过滤体,且不使其向外遗漏。由图1可以还看出,本实施例中净水滤筒1上、下半部分通过套接螺环18密封套 接后,上半部分底部和下半部分顶部的两块网状19档板之间形成有一个中间空部17,该中 间空部17存放有矿物剂(未图示)。通过水流将矿物剂中的矿物成分溶解和带入到最终生 成的净水中,为净水补充添加对人体有益有矿物成分。由图1可以还看出,本实施例中净水滤筒1下半部分中吸附净水部11与原水进水 口 13之间有一进口部空部15,净水滤筒上半部分中过滤净水部12与净水出水口 14之间有 一出口部空部16。设置所述空部15、16,可以使上下部分的净水部不直接堵在上下出入水 口上,有利出入水流的正常流通。进口部空部15和出口部空部16的结构均是由滤筒侧壁 10上一向内凸出的台阶101将网状档板19与原水进水口 13和净水出水口 14分开而形成 的。形成中间空部17的两端的网状档板19是通过螺丝旋入并固定在上、下两部分的滤筒侧壁10的内壁上有。本实施例中,原水在净水滤筒1中通过水源水压自下而上的主流路是这样的原 水从水源供水口水阀2中带着水压流出,通过进水管3流入净水滤筒1上原水进水口 13中, 在水源水压的作用下原水自下而上先流经填充在净水滤筒1下半部的吸附净水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应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