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376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系统在制备化疗‑光热‑免疫联合治疗试剂中的应用。肿瘤细胞外囊泡EV与黑色素和紫杉醇白蛋白PA在200纳米多孔聚碳酸酯膜上反复挤压,17000g下离心90分钟制成EPM,其中:EV与黑色素、PA的质量比为:1:1:20。所得EPM极易被乳腺癌和树突状细胞摄取;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会产生显著的光声信号和光热效应,并可增强CD8<supgt;+</supgt;T细胞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体内外研究表明,EPM比PA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可能是由于其在肿瘤部位的积累增加,优越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联合化疗/光热/免疫治疗。揭示了EPM联合化疗/光热/免疫治疗在临床转化中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一步的该系统在制备化疗-光热-免疫联合治疗试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和第五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尽管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进展,但肿瘤异质性引起的复发和转移仍是乳腺癌治疗的巨大挑战。在过去几十年,基于纳米药物的肿瘤治疗策略在改善乳腺癌的临床现状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多种不同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效应的纳米药物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试验,如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纳米白蛋白结合紫杉醇、柔红霉素脂质体等。其中,紫杉醇白蛋白作为癌症治疗的主要药物,是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制成的纳米微粒,通过提高紫杉醇在肿瘤细胞中的富集效率来增加疗效,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以及肺鳞癌患者中的完全缓解率及总生存期优于传统的紫杉醇。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安全性方面仍待提高,可能与紫杉醇白蛋白引起的全身毒性反应、纳米药物被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系统清除、以及在肿瘤深层中的积聚和渗透不足有关。因此,设计开发降低全身毒性,增强肿瘤靶向性的药物递送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细胞外囊泡EV与黑色素和紫杉醇白蛋白PA在200纳米多孔聚碳酸酯膜上反复挤压,并在17000g下离心90分钟制成EPM,其中:EV与黑色素、PA的质量比为: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EV为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中提取的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中,紫杉醇载药量为91.51%,黑色素载药量为31.73%。

4.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小鼠乳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细胞外囊泡ev与黑色素和紫杉醇白蛋白pa在200纳米多孔聚碳酸酯膜上反复挤压,并在17000g下离心90分钟制成epm,其中:ev与黑色素、pa的质量比为: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ev为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中提取的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中,紫杉醇载药量为91.51%,黑色素载药量为31.73%。

4.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细胞外囊泡给药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细胞置于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中,紫外线照射1小时后继续培养20小时,诱导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炀辉张瑞平陈洁雅周通李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