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9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该发声模组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发声单体及第二发声单体,壳体组件包括金属外壳和塑胶中框,塑胶中框设于金属外壳内,并与金属外壳配合形成间隔且不连通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以及连通第一安装腔的第一出声通道和连通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出声通道,第一发声单体设于第一安装腔内,并与第一安装腔围合形成连通第一出声通道的第一前声腔,第二发声单体设于第二安装腔内,并与第二安装腔围合形成连通第二出声通道的第二前声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模组集成有两个发声单体,结构简单紧凑,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可实现听筒单独使用,能够满足静谧通话,声音不外漏,还可以与整机另一侧的发声装置配合形成立体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特别涉及一种发声模组和应用该发声模组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扬声器,又称喇叭,其作为一种电声换能器,广泛应用于音箱、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目前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使用的扬声器侧出音模组、受话器侧出音模组通常为听筒式喇叭,仅满足通话需求;又或者上听筒与手机下喇叭组合,满足外放需求,但该方案在通话时,存在漏音问题,无法私密通话,且在外放时无法实现立体声。同时,扬声器的box的上下壳多为注塑件,且密封方式绝大部分采用超声焊接的方式,受注塑条件限制,超声侧壁以及壳体须具备一定厚度以满足工艺制程需要,导致这种注塑方式会占用较多的前后腔体积,从而使声学性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旨在提供一种集成有两个发声单体的发声模组,使得该发声模组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可实现听筒单独使用,能够满足静谧通话,声音不外漏,还可以与整机另一侧的发声装置配合形成立体声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中框设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通腔和第二通腔,所述塑胶中框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腔的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第二通腔的第二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下壳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中框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挡墙及所述导声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腔的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中框设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通腔和第二通腔,所述塑胶中框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腔的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第二通腔的第二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下壳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中框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挡墙及所述导声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并与所述上壳间隔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前声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台涂胶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中框与所述上壳还围合形成后声腔,所述后声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并与所述第二安装腔间隔且不连通,所述下壳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廷帅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