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92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包括安全壳、冷却水舱,以及至少两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组件包括冷却换热器、下降段管路、上升段管路和气体分散器;所述冷却换热器设置于安全壳内,冷却换热器的入口端与下降段管路的出口端连通,下降段管路的入口端与冷却水舱的底部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口端与上升段管路的入口端连通,上升段管路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器连通,气体分散器设置于冷却水舱内,冷却水舱内装有冷却水;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的冷却换热器在安全壳内间隔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安全壳内设计多个冷却换热器,每个冷却换热器配置一组冷却循环支路,提高了换热效果,且冷却水舱与冷却换热器的相对布置位差小,二者位差在5m以下,能够适应舰船使用条件下紧凑式布置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动力装置专设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安全壳发生高能管道破口(如失水事故、蒸汽管道断裂事故)后,高温高压的流体喷放进入安全壳,随着安注等专设安全设施的投入,安全壳内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热量释放,为防止安全壳(堆舱)出现超压导致承压边界失效,需要对安全壳进行长期冷却。在叠加可靠电源丧失事故条件下,喷淋等能动冷却系统无法有效运行,因此,一些核设施如华龙一号、esbwr等通过设置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来实现高能管路破口叠加可靠电源丧失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内的长期排热,提高系统的安全特性。

2、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中,自然循环的动力依靠于冷管段与热管段密度差带来的驱动力,高度差越大,自然循环驱动力越强。降低位差自然循环的流量,包括驱动压头都会减小,会增大了系统运行的难度,因此,核电设施中,安全壳整体高度较高,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冷却水箱布置高位,水箱与换热器之间位差(也即高度差)约20m。然而,在舰船上无法保障这种位差条件,现有核电设施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无法直接应用于舰船上。为了实现舰船上在出现事故后安全壳的非能动排热需求,需要针对舰船条件提出一种新的系统运行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旨在降低水位与换热器之间的位差,以适应舰船紧凑的布置要求。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包括安全壳、冷却水舱,以及至少两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

3、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组件包括冷却换热器、下降段管路、上升段管路和气体分散器;

4、所述冷却换热器设置于安全壳内,冷却换热器的入口端与下降段管路的出口端连通,下降段管路的入口端与冷却水舱的底部连通;

5、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口端与上升段管路的入口端连通,上升段管路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器连通,气体分散器设置于冷却水舱内,冷却水舱内装有冷却水;

6、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的冷却换热器在安全壳内间隔分布。

7、按上述方案,所述冷却水舱的安装位置高于各冷却换热器,且冷却水舱与冷却换热器的位差在5m以内。

8、按上述方案,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组件设置有两组。

9、按上述方案,所述冷却水舱内冷却水的液位在1.0m以下。

10、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升段管路上设置有上升段隔离阀。

11、按上述方案,所述下降段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和下降段隔离阀。

12、按上述方案,气体分散器分散布置在安全壳的内部,下降段管路与冷却水舱底部居中部位连接。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专利技术中在安全壳内设计多个冷却换热器,每个冷却换热器配置一组冷却循环支路,提高了换热效果,且冷却水舱与冷却换热器的相对布置位差小,二者位差在5m以下,能够适应舰船使用条件下紧凑式布置的要求。

15、2、本专利技术中安全壳内设置的冷却换热器各配置一套独立的冷却循环支路,分别通过上升段管路与冷却水舱内气体分散器连接,系统在启动后运行稳定性好,灵活性好。

16、3、本专利技术中多个气体分散器设于冷却水舱四周,下降段管路与冷却水舱的接口设置在冷却水舱靠近中部的位置,冷却水舱内部冷却水均匀搅混,使得水舱内冷却水温均匀。

17、4、本专利技术中冷却水舱设置为低液位(1.0m以下),对于舰上水箱的空间资源以及重量资源占用较少,能够实现系统轻量化设计;冷却水舱初始处于低液位状态,在系统投入运行条件下,冷却水舱内冷却水被快速加热,直至接近饱和,促使本系统逐渐运行至换热器管路内介质传热状态达到两相沸腾状态,相较于传统核电中传热管路内介质始终处于单项运行状态,这种运行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壳、冷却水舱,以及至少两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舱的安装位置高于各冷却换热器,且冷却水舱与冷却换热器的位差在5m以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组件设置有两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舱内冷却水的液位在1.0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段管路上设置有上升段隔离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段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和下降段隔离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散器分散布置在安全壳的内部,下降段管路与冷却水舱底部居中部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壳、冷却水舱,以及至少两组冷却循环支路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舱的安装位置高于各冷却换热器,且冷却水舱与冷却换热器的位差在5m以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组件设置有两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独立运行的船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广怀刘辰王畅王冰陈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