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83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4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支架,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该锅支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隔热组件,下壳体连接于上壳体的下方,上壳体和下壳体围设形成隔热腔;隔热组件设置于隔热腔,用于将隔热腔分为至少两个腔体;其中,下壳体开设有排气孔,隔热组件开设有连通于每个腔体的通孔,通过排气孔和通孔,以实现隔热腔内气体的流通。本技术可减少燃烧器热量向下辐射,提高聚能效果,同时不易发生变形,龟裂等问题,有效锅支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燃气灶,特别涉及一种锅支架


技术介绍

1、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厨房也有最早的土制灶变成现在各式各样的厨房电器。这些电器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使用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现有锅支架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锅支架聚能效果差,导致燃烧器热量向下辐射、面板的温升提高;另一方面,现有锅支架内部封闭,在长久使用后易发生变形,鼓包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支架,通过所述隔热组件可减少燃烧器热量向下辐射,最大限度提供灶具聚能效果,达到锅支架上层保温作用,提高用户体验。通过隔热组件上的所述通孔可实现两个腔体的气体流通,通过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所述排气孔可防止锅支架内部封闭,导致温升加快,加速老化,使得锅支架在长久使用后不易发生变形,及防止表面处理高温烧结时出现变形,龟裂等问题,有效提高锅支架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支架。所述锅支架包括:

4、上壳体;

5、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设形成隔热腔;

6、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腔,用于将所述隔热腔分为至少两个腔体;

7、其中,所述下壳体开设有排气孔,所述隔热组件开设有连通于每个所述腔体的通孔,通过所述排气孔和所述通孔,以实现所述隔热腔内气体的流通。

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隔热面积大于所述隔热腔在所述下壳体底面上的投影面积。

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

10、外侧壁,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外周;

11、内侧壁,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内周;

12、底壁,连接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所述底壁开设有多个所述排气孔。

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侧壁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连接于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底壁;

14、所述隔热组件包括至少1个隔热板,每个所述隔热板自外向内依次包括:

15、第一径向段,位于所述倾斜段的上方,外侧连接于所述竖直段;

16、第二径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径向段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倾斜段的上方;

17、第三径向段,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外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径向段的内侧;

18、第四径向段,纵剖面呈z型,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外侧连接于所述第三径向段的内侧,内侧连接于所述底壁;

19、其中,所述第四径向段、所述内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径向段和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底壁围设成蓄热区。

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径向段和第三径向段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径向段通过折弯以形成至少两个台阶。

2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所述台阶均包括:

22、第一台阶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设置;

23、第二台阶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内侧,所述第二台阶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上设置;

24、其中,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台阶面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台阶面均匀分布。

2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台阶面上的所述通孔数量相同,且上下对应;

26、其中,任一所述第二台阶面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其相邻外侧所述第二台阶面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2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台阶面的表面积为a,所述通孔的出气面积为b,其中,0.02≤b/a≤0.1。

2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

29、上壳体本体,底部连接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所述上壳体本体的内周向下折弯形成环形的上壳体翻边,所述上壳体翻边套设于所述内侧壁的内周;

30、环形板,套设于所述外侧壁的外周,顶部连接于所述上壳体本体的外周;

31、其中,通过所述环形板和所述上壳体翻边以将所述上壳体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32、所述上壳体本体的纵截面呈z型或c型。

3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壳体连接有支脚,所述下壳体连接有底脚,所述底脚包括:

34、连接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

35、支撑块,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块的底部插入所述安装槽。

36、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37、本技术通过所述隔热组件可减少燃烧器热量向下辐射,最大限度提供灶具聚能效果,达到锅支架上层保温作用,提高用户体验。通过隔热组件上的所述通孔可实现两个腔体的气体流通,通过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所述排气孔可防止锅支架内部封闭,导致温升加快,加速老化,使得锅支架在长久使用后不易发生变形,及防止表面处理高温烧结时出现变形,龟裂等问题,有效提高锅支架的使用寿命。

38、通过在所述隔热板上设置向下倾斜设置的台阶,可以使得热量向下传递时得到阶梯式的有效阻挡,折叠区域内形成保温涡流,达到锅支架上层保温作用,达到比原有结构更优的燃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3)的隔热面积大于所述隔热腔(100)在所述下壳体(2)底面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21)包括竖直段(211)和倾斜段(212),所述倾斜段(212)连接于所述竖直段(211)和所述底壁(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段(32)和第三径向段(33)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径向段(32)通过折弯以形成至少两个台阶(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台阶(321)均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台阶面(3212)上的所述通孔(30)数量相同,且上下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3212)的表面积为a,所述通孔(30)的出气面积为b,其中,0.02≤b/a≤0.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连接有支脚(4),所述下壳体(2)连接有底脚(5),所述底脚(5)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3)的隔热面积大于所述隔热腔(100)在所述下壳体(2)底面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21)包括竖直段(211)和倾斜段(212),所述倾斜段(212)连接于所述竖直段(211)和所述底壁(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段(32)和第三径向段(33)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径向段(32)通过折弯以形成至少两个台阶(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生欧伟成麦贵杨吴亭邓飞忠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