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42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08
本技术涉及叠合楼板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所述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嵌合在底板上的梯形架,所述梯形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压合板,所述梯形架两侧的底板上设置有抵合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将起吊设备的挂钩分别放置到两块压合板顶部的吊环上,随着起吊后压合板受到牵引力,使其沿着滑动杆内滑直到压合板压合在倒靠在梯形架边侧的叠合楼板上,因此两侧的压合板可以更加紧密的压合两侧的叠合楼板,而当底板吊装并放置到对应建筑楼层后,压合板随着滑动座沿滑动杆回滑,从而压合板不再抵合叠合楼板,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叠合楼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叠合楼板吊装,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


技术介绍

1、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2、而叠合楼板在现场施工安装中,叠合楼板大多采用垂直运输工具(塔吊、汽车吊等)逐一进行吊装,此种方法每次只能一次起吊一块楼板,效率低下,增加施工上的成本,且在吊装时还需要对叠合楼板进行固定,而吊装到所需楼层后还需对叠合楼板解除固定,十分麻烦。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包括:

3、底板,以及

4、固定嵌合在所述底板上的梯形架,且所述梯形架呈上窄下宽式结构,所述梯形架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抵合叠合楼板的压合板,且所述压合板与对应梯形架的平面平行设置;

5、所述梯形架两侧的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梯形架的抵合组件,且所述抵合组件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固定嵌合在底板开设的滑动腔上,且所述滑动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座以及串接有拉簧。

6、优选的,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滑动座的外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滑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压合板的底部与滑动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梯形架两侧的底板上均设置有多组抵合组件。

9、优选的,所述压合板的顶部固定嵌合有多块等距分布的吊环。

10、优选的,所述梯形架的两侧均固定嵌合有多块t型钢板。

11、优选的,所述梯形架两侧的底板上均嵌合多条枕木条。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将叠合楼板放置到底板上并靠在梯形架的边侧,而梯形架避免玻璃发生倾覆的问题,同时与叠合楼板水平叠放相比其可以更好、更快的取下叠合楼板;

14、本技术将起吊设备的挂钩分别放置到两块压合板顶部的吊环上,随着起吊后压合板受到牵引力,使其沿着滑动杆内滑直到压合板压合在倒靠在梯形架边侧的叠合楼板上,因此两侧的压合板可以更加紧密的压合两侧的叠合楼板,而当底板吊装并放置到对应建筑楼层后,随着压合板吊装力的消失,压合板在拉伸的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合板随着滑动座沿滑动杆回滑,从而压合板不再抵合叠合楼板,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叠合楼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43)的一端与滑动座(42)的外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簧(43)的另一端与滑动腔(1a)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3)的底部与滑动座(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2)两侧的底板(1)上均设置有多组抵合组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3)的顶部固定嵌合有多块等距分布的吊环(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2)的两侧均固定嵌合有多块T型钢板(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2)两侧的底板(1)上均嵌合多条枕木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43)的一端与滑动座(42)的外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簧(43)的另一端与滑动腔(1a)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3)的底部与滑动座(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江范洪杰叶小刚孙泽杰杨震伟张杭萍洪国云郭爽王伟姜贤贾承杰宣淼波揭绍罗郭萌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