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模板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市政工程的建筑施工领域中经常会遇到浇筑支撑立柱的情况,即利用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浇筑出竖直的矩形支撑立柱以支撑其上方的建筑构件,用到的柱模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浇筑的立柱的质量,对柱模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2、施工时,根据所需的矩形支撑立柱的大小,利用四面侧模板围拢拼接为矩形柱的模板,并在模板中间的矩形空腔内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再将模板拆除,至此,支撑立柱建设完成。
3、当遇到矩形支撑立柱上需要开设用于供连接构件连接的矩形凹槽时,则需要在侧模板上设置矩形凸出件,使得浇筑完成的支撑立柱上形成预设位置及形状的矩形凹槽,达到设计要求。但这类特殊要求的支撑立柱在混凝土凝固成型后、拆除侧模板时,由于矩形凸出件的设置,无法将侧模板整体向上提起,在作业时拆除十分不便,存在改进空间。
4、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整体拆除的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包括四块侧模板(1)和用于将四块侧模板(1)抱紧固定的抱紧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和贴合于内模板(11)外侧的外模板(12),所述侧模板(1)还包括设于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的矩形凸出构件(3),所述矩形凸出构件(3)包括固定于外模板(12)内壁的固定柱(31)和滑移套设于固定柱(31)外侧的移动套管(32),所述固定柱(31)与移动套管(32)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紧的卡紧构件(33),所述内模板(11)上开设有用于供移动套管(32)穿设的第一连接孔(111),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为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包括四块侧模板(1)和用于将四块侧模板(1)抱紧固定的抱紧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和贴合于内模板(11)外侧的外模板(12),所述侧模板(1)还包括设于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的矩形凸出构件(3),所述矩形凸出构件(3)包括固定于外模板(12)内壁的固定柱(31)和滑移套设于固定柱(31)外侧的移动套管(32),所述固定柱(31)与移动套管(32)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卡紧的卡紧构件(33),所述内模板(11)上开设有用于供移动套管(32)穿设的第一连接孔(111),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为通孔,所述移动套管(32)背离外模板(12)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11)伸入于柱模板的内腔中,所述移动套管(32)伸入于柱模板内腔中的一端用于支撑立柱上的矩形凹槽的成型,所述内模板(11)与移动套管(32)之间设有限位构件(34),所述移动套管(32)背离外模板(12)的一端移动至与内模板(11)的内壁平齐时,所述限位构件(34)限制移动套管(32)的继续移动,此时所述固定柱(31)能随外模板(12)继续向背向内模板(11)的一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34)包括开设于第一连接孔(111)下表面的柱状凹槽(341),所述柱状凹槽(341)底壁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弹簧(342),所述弹簧(342)顶端固定有限位块(343),所述移动套管(32)上开设有用于供限位块(343)穿入的限位槽(344),所述限位槽(344)的开口端设有封口膜(345),当所述移动套管(32)移动至限位槽(344)与限位块(343)位置相对时,所述限位块(343)能在弹簧(342)的作用下穿破封口膜(345)插入于限位槽(34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军,姚云议,伦占浩,姜城龙,张恺,蔡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