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09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39
本技术涉及提供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涉及荒漠绿化治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光伏板、条垄、滴灌带、第一横向间作物、第一纵向间作物以及第二纵向间作物;条垄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相邻条垄之间形成垄沟;条垄经过光伏板覆盖的区域后延伸形成外围段;滴灌带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条垄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条垄上;第一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条垄上;第二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垄沟中;第一纵向间作物位于外围段上;第二纵向间作物均位于同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第一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与第二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交错间隔设置。其能够充分结合光伏建筑进行高效治沙的同时简单美观且有效降低治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荒漠绿化治理,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


技术介绍

1、作为新能源产业与生态环保事业交集点,“光伏治沙”产业已经在我国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随着国家对其进一步定性,未来以发展新能源与生态修复类项目为契机,“光伏治沙”产业赛道将进一步发挥产业效能,凸显生态、减碳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并将带动产业资本联动,催生新的蓝海市场持续扩容升温。

2、光伏本身不治沙,需要专业人员和公司配套相关的治沙方式。目前光伏治沙的主要模式就是将光伏发电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可循环的生态体系。这个生态化体系中,电站的光伏组件板本身就可以遮蔽直射的阳光。按照行业数据统计,新型光伏板可以让地表水蒸发量降低20%-30%。除了将阳光用作光伏发电之外,光伏沙漠生态电站的光伏板下还会安装一系列节水滴灌设施,这就为大力发展沙漠绿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现有的光伏治沙技术成本高,绿化固沙效果一般,且不美观,并没有形成较好的治沙系统来提升光伏治沙的效果。

3、因此,设计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绿化系统,能够充分结合光伏建筑进行高效治沙的同时简单美观且有效降低治沙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通过在光伏板的外围区域的条垄和垄沟中交叉间种纵向间作物,形成对光伏板区域的围挡,有效削弱风力,避免沙地在气流作用下产生旋涡而导致积沙,也能改变气流场内部和地表的形态,有效的实现治沙效果,避免流沙堆积。同时在光伏板下的区域间种横向作物,结合外围段的纵向作物形成高效的治沙体系。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且充分利用作物进行治沙系统的设计,不需要采用耗时耗力的大型治沙工程,美观易操作的同时也能有效的节约成本。

2、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包括光伏板、条垄、滴灌带、第一横向间作物、第一纵向间作物以及第二纵向间作物;条垄为多条,且条垄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相邻条垄之间形成垄沟;条垄经过光伏板覆盖的区域后延伸形成外围段;滴灌带为多个,且滴灌带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滴灌带位于垄沟中,且与条垄的轴线平行;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条垄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条垄上,且第一横向间作物均位于光伏板所覆盖的区域;第一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条垄上,且每排第一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条垄的轴线垂直;第二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垄沟中,且每排第二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条垄的轴线垂直;第一纵向间作物位于外围段上;第二纵向间作物均位于同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第一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与第二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交错间隔设置。

4、进一步地,每条外围段上有不少于四排的第一纵向间作物。

5、进一步地,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每条垄沟有不少于四排的第二纵向间作物。

6、进一步地,第一纵向间作物形成的排面相对第二纵向间作物形成的排面更靠近光伏板。

7、进一步地,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条垄的轴线在每条条垄上设置两列。

8、进一步地,滴灌带的滴灌用水为非常规水。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0、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通过在光伏板的外围区域的条垄和垄沟中交叉间种纵向间作物,形成对光伏板区域的围挡,有效削弱风力,避免沙地在气流作用下产生旋涡而导致积沙,也能改变气流场内部和地表的形态,有效的实现治沙效果,避免流沙堆积。同时在光伏板下的区域间种横向作物,结合外围段的纵向作物形成高效的治沙体系。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且充分利用作物进行治沙系统的设计,不需要采用耗时耗力的大型工程,美观易操作的同时也能有效的节约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条垄、滴灌带、第一横向间作物、第一纵向间作物以及第二纵向间作物;所述条垄为多条,且所述条垄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相邻所述条垄之间形成垄沟;所述条垄经过所述光伏板覆盖的区域后延伸形成外围段;所述滴灌带为多个,且所述滴灌带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垄沟中,且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所述条垄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所述条垄上,且所述第一横向间作物均位于所述光伏板所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所述条垄上,且每排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所述垄沟中,且每排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位于所述外围段上;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均位于同所述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与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所成排面交错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外围段上有不少于四排的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每条垄沟有不少于四排的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形成的排面相对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形成的排面更靠近所述光伏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所述条垄的轴线在每条所述条垄上设置两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的滴灌用水为非常规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交叉间作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条垄、滴灌带、第一横向间作物、第一纵向间作物以及第二纵向间作物;所述条垄为多条,且所述条垄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相邻所述条垄之间形成垄沟;所述条垄经过所述光伏板覆盖的区域后延伸形成外围段;所述滴灌带为多个,且所述滴灌带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垄沟中,且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横向间作物沿所述条垄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所述条垄上,且所述第一横向间作物均位于所述光伏板所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所述条垄上,且每排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成排间隔设置在所述垄沟中,且每排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的排面与所述条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纵向间作物位于所述外围段上;所述第二纵向间作物均位于同所述外围段对应的垄沟中;所述第一纵向间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亮多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