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00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包括按钮、导筒组件以及安装结构件,其中导筒组件包括导筒、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安装结构件相对设置形成容纳导筒组件的空腔,而导筒组件中的导筒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安装结构件之间,按钮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导筒上,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互正交,使按钮获得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从而实现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同时,按钮上下的活动间隙被导筒限制,使按钮不能被整体按下,实现各功能的完全互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汽车开关的应用中,经常都需使用到控制四方向调节的开关(比如:后视镜调节功能),为了减小体积、提高集成度,往往会把四方向调节集成在一个按键下进行控制。这就要求该按键能够四边皆可按动,且各方向互斥(即朝一个方向按动后,不能同时触发其余方向的功能)。

2、目前按键结构多采用按钮、安装结构件、功能顶杆的结构(如图1所示),按钮、功能顶杆安装于安装结构件上,从顶面正视按钮,其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下各有1个对应的的功能顶杆,按钮与安装结构件配合通过按钮外侧的挂台和安装结构件上的挂钩配合,防止按钮朝上脱出或旋转,按钮内顶面中心有一小凸台,按钮装配好后,该小凸台与安装结构件上的支架平面相交;当按钮一侧被按下时,该凸台起到支点作用,使按钮呈现翘板动作,操作时,使用者按动按钮一侧,按钮受安装结构件结构限制,按钮受按动力的一侧下压,推动功能顶杆朝下运动,功能顶杆推动其余弹力结构(如硅胶套、金属弹片、弹簧等)完成开关动作,使用者撤去施力后,功能顶杆在其下方弹力结构的回弹力作用下朝上回位,推动按钮回位,但面对现在新的需求,上述结构也存在以下缺点

3、1.因零件机械结构、空间限制,按钮和安装结构件的配合结构位于按钮外侧,占用空间较大,若还需布置其余功能按钮,就可能无法布置或者两者之间需预留较大间隙,造成整个总成体积较大或者外观不佳。

4、2.为了按钮操作手感等,按钮的限位结构(如内顶面小凸台)与其余零件需预留一定的运动间隙,造成翘板结构的互斥效果不佳,整个按钮可以整体朝下按动,可能造成多个功能被同时触发,与设计要求相悖离。

5、3.开关手感受动按钮和安装结构件配合间隙影响较大。配合紧则手感滞涩,配合松则按钮松晃,适配难度较大,这就直接造成开关手感每批次可能差异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该结构取消了现有安装架上与按钮内顶面凸台配合的支架结构,直接通过在导筒和安装结构件之间以及按钮和导筒之间分别正交设置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使按钮获得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从而实现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相对目前结构操作手感更稳定,互斥效果更好,同时占用空间更小、适配性更好。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包括:

4、按钮;

5、导筒组件;

6、安装结构件,所述安装结构件相对设置形成容纳所述导筒组件的空腔;

7、所述导筒组件包括导筒、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

8、所述导筒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件之间,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导筒上;

9、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互正交。

10、在本方案中,导筒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安装结构件之间,按钮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导筒上,当操作按钮时,导筒跟着受力,导筒沿着与安装结构件配合的第一转动部的轴线转动,而此时按钮又沿着按钮与导筒之间的第二转动部轴线转动,两个转动动作各自独立,并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成90°夹角,两转动动作组合后达到最终按钮一侧被按下的最终结果,同时,按钮上下的活动间隙被导筒限制,使按钮不能被整体按下,实现各功能的完全互斥。

11、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的两侧,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结构件上分别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转动槽以及第一转动孔,所述转动槽与第一转动孔连通,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端分别向所述第一转动孔延伸。

12、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的两侧,所述按钮的内侧壁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安装孔。

13、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避免按钮沿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上侧外壁面均设置限位板。

14、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轴长不同,用于避免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安装出错。

15、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导筒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筋板,用于增强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与导筒的连接强度。

16、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结构件上,所述导筒上贯穿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的第二转动孔。

17、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按钮的底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导筒上贯穿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第三转动孔。

18、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为了便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与导筒的装配,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轴端上远离转动支点处设置倒角,所述导筒上端设置有正对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位于所述第三转动孔正上方,所述导筒下端设置有正对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位于所述第二转动孔正下方。

19、作为所述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四转动轴的轴径不同,用于避免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安装出错。

2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包括按钮、导筒组件以及安装结构件,其中安装结构件相对设置形成容纳导筒组件的空腔,而导筒组件中的导筒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安装结构件之间,按钮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设置于导筒上,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互正交,使按钮获得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从而实现按键四边皆可按下的翘动效果,同时,按钮上下的活动间隙被导筒限制,使按钮不能被整体按下,实现各功能的完全互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轴(22)和第三转动轴(24),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21)的两侧,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结构件(3)上分别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的转动槽(31)以及第一转动孔(32),所述转动槽(31)与第一转动孔(32)连通,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的轴端分别向所述第一转动孔(32)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动轴(23)和第四转动轴(25),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21)的两侧,所述按钮(1)的内侧壁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安装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上侧外壁面均设置限位板(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与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轴长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与所述导筒(2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筋板(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轴(22)和第三转动轴(24),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分别连接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结构件(3)上,所述导筒(21)上贯穿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的第二转动孔(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动轴(23)和第四转动轴(25),所述按钮(1)的底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部(12),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2)的两侧,所述导筒(21)上贯穿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第三转动孔(2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轴端上远离转动支点处设置倒角,所述导筒(21)上端设置有正对的第一导向槽(28),所述第一导向槽(28)位于所述第三转动孔(210)正上方,所述导筒(21)下端设置有正对的第二导向槽(211),所述第二导向槽(211)位于所述第二转动孔(29)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与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轴径不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轴(22)和第三转动轴(24),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21)的两侧,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结构件(3)上分别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的转动槽(31)以及第一转动孔(32),所述转动槽(31)与第一转动孔(32)连通,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的轴端分别向所述第一转动孔(32)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动轴(23)和第四转动轴(25),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筒(21)的两侧,所述按钮(1)的内侧壁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安装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上侧外壁面均设置限位板(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与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的轴长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方向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和所述第三转动轴(24)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23)和所述第四转动轴(25)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曦杨彬李治罗逍刘培勋朱杰杨军吴永强曾华健陈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小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