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760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09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护板、框架和上盖,框架位于底护板上,上盖位于框架上,底护板、框架和上盖围合形成容纳腔;电芯,设置在底护板上且位于容纳腔内;其中,框架上设置有泄压阀,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独立,且第一通道与泄压阀连通;底护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有泄压孔,底护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通道,泄压孔与第三通道连通,且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被配置为泄压通道,第二通道被配置为电气件收容通道。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结构能够降低电池包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包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目前大圆柱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防护方案不够成熟,存在设计复杂,空间占用大,热失控恶化等问题。一些圆柱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采用泄压通道、电气件、电芯共用同一空间,当电芯热失控后,高温气体或燃烧后的电芯等物质会导致高压短路,出现进一步恶化热失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能够降低电池包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包安全性能。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护板、框架和上盖,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底护板上,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底护板、所述框架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容纳腔;

4、电芯,设置在所述底护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5、其中,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泄压阀连通;

6、所述底护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泄压孔,所述底护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泄压孔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7、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被配置为泄压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被配置为电气件收容通道。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第四通道;在垂直于所述底护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依次层叠设置且相互独立,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护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泄压阀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10、所述电池包还包括隔火组件,所述隔火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和所述第一子通道的交汇处与所述泄压阀之间。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火组件包括隔火网和支架;所述支架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支架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隔火网位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覆盖所述通孔。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包括两个所述隔火组件,两个所述隔火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靠近所述泄压阀一侧的两个拐角处;所述支架为楔形,且与所述框架的拐角形状配合,所述支架的设有所述隔火网的一端靠近所述电芯。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火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隔火网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包括电芯连接部和非电芯连接部,所述电芯连接部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非电芯连接部为平板结构。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包括多行电芯,每一行电芯包括多个所述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底护板内部设有多条所述第三通道,多条所述第三通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条所述第三通道对应一行所述电芯。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框架之间。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朝向所述框架的一侧延伸,且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9、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通过将第一通道(即热失控泄压通道)、第二通道(即电气件安装通道)、第三通道(即电芯底部泄压通道)以及电芯隔离设置,能够降低电芯热失控后,高温气体或燃烧物质与电气件或电芯接触发生短路而进一步恶化热失控的风险,并且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设置在框架内,第三通道设置在底护板内,能够合理利用电池包内部空间,减小空间占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第四通道;在垂直于所述底护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依次层叠设置且相互独立,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护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泄压阀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组件包括隔火网和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支架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隔火网位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覆盖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两个所述隔火组件,两个所述隔火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靠近所述泄压阀一侧的两个拐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隔火网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包括电芯连接部和非电芯连接部,所述电芯连接部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非电芯连接部为平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多行电芯,每一行电芯包括多个所述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框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朝向所述框架的一侧延伸,且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第四通道;在垂直于所述底护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依次层叠设置且相互独立,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护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泄压阀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组件包括隔火网和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支架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隔火网位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覆盖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两个所述隔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