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68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涉及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具有高耐蚀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材质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组成,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包括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和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设置在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外法向中心位置。本技术具有节点强度和延性特征良好、构造简洁、操作简单、装配快捷、安全可靠和经济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结构构件可设计定制,通过拉挤、缠绕、模压等工艺一次成型,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防腐蚀、抗疲劳、抗冲击、抗蠕变、耐温绝缘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可用于对结构轻量化、防腐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结构材料。装配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是由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装配而成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该类结构中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无法进行焊接,一般采取全纤维一体化成型连接、螺栓连接、粘结连接等节点连接方式。对于全纤维一体化成型连接来说,其施工作业条件要求高、连接成型工艺较为复杂、建造效率相对低下、经济成本较高;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时,构件需要开孔,一方面容易造成孔边缘处应力局部集中,另一方面会使得构件内部的连续纤维强行断开,导致构件承载能力下降,影响结构整体性和可靠性,设计时需进行较为保守的安全冗余设计,或者考虑在孔壁内侧采取补强加固措施,综合效费比不高;采用单一粘结连接时,需要考虑结构胶的耐久性能对工程结构节点服役性能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因此,本技术对此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柱包括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上柱和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下柱,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包括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左梁、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右梁、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前梁和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后梁,所述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具有高耐蚀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材质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组成,所述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包含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和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所述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设置在所述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柱包括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上柱和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下柱,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包括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左梁、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右梁、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前梁和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后梁,所述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节点连接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具有高耐蚀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材质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组成,所述拼合式和承插式组合子连接件包含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和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所述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设置在所述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外法向中心位置,所述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上柱、所述平面内拼合式连接节点下柱、所述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左梁、所述平面内拼合式连接右梁均与所述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连接,所述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前梁、所述平面外承插式连接后梁均与所述平面外梁承插套管连接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拼合和承插组合式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内梁柱拼合式箍套连接区呈“十”字型,包括节点上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节点上部拼合式腹套件、节点上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节点中部拼合式左腹套件、节点中部拼合式右腹套件、节点下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节点下部拼合式腹套件和节点下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腹套件与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腹套件之间设置有水平限位隔板,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和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的水平部分分别与所述节点中部拼合式左腹套件和所述节点中部拼合式右腹套件的上端连接,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和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的竖直部分分别与所述节点上部拼合式腹套件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和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的水平部分分别与所述节点中部拼合式左腹套件和所述节点中部拼合式右腹套件的下端连接,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左连接翼缘和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右连接翼缘的竖直部分分别与所述节点下部拼合式腹套件的左端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磊张鏖李锋孙云厚陈胜云吴华杰徐建楠梁庆峰王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