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23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涉及印刷调墨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还包括两组半锯齿杆,两组半锯齿杆的背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组支撑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盘和第二侧盘,第一侧盘与第二侧盘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槽和第二连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对装置的快速拆分功能,以便对装置内部进行无障碍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和效果,且替代了传统的单一搅拌的调墨方式,减少了装置的调墨时间,实现了对印刷油墨的充分混合功能,调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调墨,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


技术介绍

1、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和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及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和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而油墨一般由有色体、连结料、填料和附加料等物质组成,是印刷过程中用于形成图文信息的物质,因此油墨在印刷中作用非同小可,它直接决定印刷品上图像的阶调、色彩和清晰度等。调墨是彩印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印刷质量。

2、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8871831u,公开了印刷用调墨装置,能够对混匀箱内壁粘连的油墨进行清刮,在清刮的同时能够保证多个刮板始终与混匀箱的内壁贴合,保证对混匀箱内壁粘连的油墨的刮除效果,避免在刮板磨损后无法始终与混匀箱内壁贴合影响刮除效果的问题,然而该印刷用调墨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较为密闭的结构,使得装置在清理过程中,其内壁及内底部位置的油墨难以被彻底清理,清理难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现有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较为密闭的结构,使得装置在清理过程中,其内壁及内底部位置的油墨难以被彻底清理,清理难度比较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还包括两组半锯齿杆,两组所述半锯齿杆的背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盘和第二侧盘,所述第一侧盘与第二侧盘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槽和第二连槽。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槽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位于第一连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分别与第一侧盘和第二侧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的外侧面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出管和第二进出管。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靠近底部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支撑底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轮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中间位置,且两组半锯齿杆均与齿轮啮合安装,两组所述半锯齿杆的背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两组所述限位滑杆分别位于两组限位滑槽的内侧。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侧盘与第二侧盘的背对面中间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四组转动板,四组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杆,四组所述边杆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搅拌杆。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开设有轴槽,且第一转轴通过轴槽与第二转轴活动连接,若干组所述第一搅拌杆与若干组第二搅拌杆交错设置。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若干组所述第一搅拌杆等距离均匀分布在第一转轴的外侧面,若干组所述第二搅拌杆分别等距离分布在四组边杆的内侧面,且四组边杆与四组转动板均关于第一转轴对称设置。

9、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启动支撑底板上表面的驱动电机,以带动转动轴和齿轮一同旋转,从而通过齿轮和半锯齿杆的啮合作用配合限位滑杆和限位滑槽带动两组支撑板以及第一侧盘和第二侧盘相对远离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槽配合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槽使得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相分离,实现了对装置的快速拆分功能,以便对装置内部进行无障碍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和效果。

10、通过启动第一侧盘外侧面的第一电机,以带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若干组第一搅拌杆一同旋转,同时启动第二侧盘外侧面的第二电机,以带动第二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四组转动板和四组边杆一同旋转,进而带动若干组第二搅拌杆一同旋转,此时若干组第一搅拌杆和若干组第二搅拌杆交错并相对转动,替代了传统的单一搅拌的调墨方式,减少了装置的调墨时间,实现了对印刷油墨的充分混合功能,调墨效果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3)上方的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半锯齿杆(13),两组所述半锯齿杆(13)的背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两组所述支撑板(1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盘(4)和第二侧盘(5),所述第一侧盘(4)与第二侧盘(5)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槽(8)和第二连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体(1)与第二半壳体(2)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杆(6)位于第二连槽(9)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7)位于第一连槽(8)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分别与第一侧盘(4)和第二侧盘(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1)与第二半壳体(2)的外侧面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出管(10)和第二进出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3)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轴(16),所述转动轴(16)的外侧靠近底部固定套接有齿轮(17),所述支撑底板(3)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7)通过转动轴(16)转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中间位置,且两组半锯齿杆(13)均与齿轮(17)啮合安装,两组所述半锯齿杆(13)的背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14),两组所述限位滑杆(14)分别位于两组限位滑槽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盘(4)与第二侧盘(5)的背对面中间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8)和第二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19)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19)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搅拌杆(20),所述第二转轴(2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四组转动板(23),四组所述转动板(2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杆(24),四组所述边杆(24)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搅拌杆(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端开设有轴槽,且第一转轴(19)通过轴槽与第二转轴(22)活动连接,若干组所述第一搅拌杆(20)与若干组第二搅拌杆(25)交错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3)上方的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半锯齿杆(13),两组所述半锯齿杆(13)的背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两组所述支撑板(1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盘(4)和第二侧盘(5),所述第一侧盘(4)与第二侧盘(5)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槽(8)和第二连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体(1)与第二半壳体(2)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杆(6)位于第二连槽(9)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7)位于第一连槽(8)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壳体(1)和第二半壳体(2)分别与第一侧盘(4)和第二侧盘(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1)与第二半壳体(2)的外侧面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出管(10)和第二进出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印刷用调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3)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轴(16),所述转动轴(16)的外侧靠近底部固定套接有齿轮(17),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成泰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