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叠片以及滤芯。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及饮食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用户会在入户水管上安装前置过滤器,用于过滤管道中的铁锈、泥沙、藻类、胶体等可见固体物杂质,对地暖管道、家用水龙头、电器等下游设备可以起到预保护作用。如公告号为cn20549510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旋刷式装置的前置过滤器,其能够将杂质拦截在滤芯外,实现对原水的过滤,但杂质也会堵塞滤芯,导致滤芯的过滤效果降低;该过滤器通过转动旋刷式装置,使得柔性毛刷清洗滤芯外表面的杂质,以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由于滤芯为网状的筒体,部分杂质依然会卡在滤网的网孔内,实际的清洗效果并不理想。
2、为此,有申请人申请了一种网状流道过滤器专用叠片,公告号为cn203154920u,其包括圆环盘,圆环盘的正、反盘面上均布设置着呈放射状的射线,沿射线方向均布有若干柱状凸起;多个圆环盘径向叠加使用,若干柱状凸起组成可供水流穿过的网状流道。当原水(待过滤水)从圆环盘外径进入圆环盘中心的过程中,若干柱状凸起可以将原水中的杂物拦截,使得进入圆环盘中心的水流为净水(过滤水),以此实现原水的过滤。
3、上述方案实际是通过若干柱状凸起拦截大体积的杂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相邻柱状凸起之间会被过滤后的杂物堵塞,导致过滤效果降低;为保证垫片的过滤效果,需要对叠片反冲洗,叠片反冲洗时,水流从圆环盘的中心向外流动,反向流动的水流不能增大各叠片之间的间距,也很难将柱状凸起之间卡紧的杂物冲走,因而必须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过滤叠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过滤叠片的反冲洗效果。
2、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滤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滤芯的反冲洗效果。
3、本技术的第一个技术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4、一种过滤叠片,包括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外圈、内圈,所述本体上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流道,所述过滤流道外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过滤流道内端的横截面积。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过滤叠片叠加使用后,原水从过滤流道的外端向内端方向流动,由于过滤流道外端的进水面积小于内端的进水面积,使得原水中的杂质被拦截在外圈之外,仅原水中的净水水流可以进入内圈,实现对原水的过滤;过滤流道内不会存在大颗粒杂质,即使过滤流道外端处卡入有小颗粒杂质,过滤叠片反冲洗时,过滤流道内端流出的大流量水流可以直接将该小颗粒杂物冲出(过滤流道内端的横截面积更大,水流量也更大,过滤流道外端的面积更小、水流速更快),本过滤叠片的反冲洗效果更佳。
6、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过滤流道的横截面向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逐渐扩大。过滤流道的横截面从外圈向内圈方向线性增大,过滤效果更好,也便于过滤叠片的反冲洗。
7、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外圈向下倾斜。外圈向下倾斜呈锥形,使得各过滤叠片叠加后不会发生偏移或错位,可以保持同心度,便于各过滤叠片的组装。
8、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的外端之间形成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能够与相邻所述本体抵靠。多个过滤叠片叠加后,限位面与相邻本体抵靠,从而保证过滤流道的面积不会改变,确保过滤叠片的过滤、反冲洗效果。
9、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的内端连通,并在两相邻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各过滤流道的内端连通,使得过滤流道内端供反冲洗水流通过的面积更大,能够进一步提升反冲洗效果。
10、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过滤流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方形或半圆形。几何形状的过滤流道均能够保证较佳的过滤、反冲洗效果。
11、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内圈开设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所述过滤流道的内端相连。避让面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过滤流道内端供反冲洗水流通过的面积,提升反冲洗效果;过滤叠片与骨架搭配使用时,避让面与骨架形成的空间也可以将过滤流道连通骨架内,而不会堵塞过滤流道的内端,保证过滤叠片的过滤、反冲洗效果。
12、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内圈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过滤流道的内端连通。避让槽增大了进入过滤流道内端供反冲洗水流通过的面积,提升反冲洗效果;而且,过滤叠片与骨架搭配使用时,避让槽也可以将过滤流道连通骨架内,而不会堵塞过滤流道的内端,保证过滤叠片的过滤、反冲洗效果。
13、在上述的过滤叠片中,所述过滤流道开设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多个过滤叠片叠加后,相邻本体通过下表面、上表面接触,过滤流道则位于两相邻本体之间,便于过滤叠片的生产、清洗;尤其是外圈向下倾斜时,使得过滤流道也呈倾斜状态,原水中的杂物难以沿过滤流道倾斜向上移动而进入内圈中。
14、本技术的第二个技术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15、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骨架以及上述的过滤叠片,所述骨架内具有净水腔,所述骨架外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净水腔的通孔,所述本体沿所述骨架的轴向叠加设置有多个,所述过滤流道的内端连通所述净水腔。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水从过滤叠片的外圈向净水腔方向流动,原水中夹杂的大颗粒杂质被过滤叠片拦截,无杂质的水流则穿过过滤流道进入净水腔内成为净水,实现滤芯对原水的过滤。对滤芯反冲洗时,净水腔内的水流从过滤流道的内端向外端流动,由于过滤流道内端的面积大于外端的面积,过滤流道内端的过水量更大,过滤流道外端的面积小但流速更高,使得过滤流道外端卡入的小颗粒杂物会被冲出,在保证滤芯过滤效果的前提下,本滤芯的反冲洗效果更佳。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8、多个过滤叠片叠加后,相邻本体通过下表面、上表面接触,过滤流道则位于两相邻本体之间,便于过滤叠片的生产、清洗;尤其是外圈向下倾斜时,使得过滤流道也呈倾斜状态,原水中的杂物难以沿过滤流道倾斜向上移动而进入内圈中。此外,过滤流道的横截面从外圈向内圈方向线性增大,使得过滤流道内端的面积大于外端的面积,过滤流道内端的过水量更大,过滤流道外端的面积小但流速更高,过滤流道外端卡入的小颗粒杂物可以被高流速的水流轻松冲出,本技术的过滤、反冲洗效果更好,且不需要拆卸清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本体(100),所述本体(100)具有外圈(110)、内圈(120),所述本体(100)上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流道(200),所述过滤流道(200)外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过滤流道(200)内端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流道(200)的横截面向所述本体(100)的中心轴线方向逐渐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10)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外端之间形成有限位面(210),所述限位面(210)能够与相邻所述本体(100)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内端连通,并在两相邻所述本体(100)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2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流道(2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方形或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20)开设有避让槽(122),所述避让槽(122)与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内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流道(200)开设于所述本体(100)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
10.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骨架(30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叠片,所述骨架(300)内具有净水腔(310),所述骨架(300)外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净水腔(310)的通孔(320),所述本体(100)沿所述骨架(300)的轴向叠加设置有多个,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内端连通所述净水腔(3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本体(100),所述本体(100)具有外圈(110)、内圈(120),所述本体(100)上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流道(200),所述过滤流道(200)外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过滤流道(200)内端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流道(200)的横截面向所述本体(100)的中心轴线方向逐渐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10)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外端之间形成有限位面(210),所述限位面(210)能够与相邻所述本体(100)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过滤流道(200)的内端连通,并在两相邻所述本体(100)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2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胜涛,陶孟银,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浙涛水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