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75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逆变网络、双边LCC谐振网络和整流网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逆变网络的输入电压和谐振网络的输入电流;根据输入电压确定参考电压,参考电压为满足逆变网络中开关管零电压关断的移相角所对应的电压;根据输入电流确定实际电压,实际电压为输入电流的过零时刻滞后逆变网络中滞后开关管的开通时刻的滞后时间的占空比所对应的电压;根据参考电压和实际电压生成逆变网络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根据驱动信号对开关管进行驱动控制。该方法基于参考电压和实际电压生成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可实现对开关管的实时控制,保证开关管软开关处于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由全桥逆变+双边lcc型谐振网络+全桥整流构成的中大功率系统的效率,需要减小系统中无源器件的体积,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关频率。而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若开关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则开关损耗会随之增加,从而需要实现开关管的软开关。相关技术中,双边lcc型结构实现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零电压开关)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类:1)逆变器的频率调制控制策略;2)逆变器的移相控制策略;3)谐振网络中谐振元件的参数优化设计策略。

2、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3、1.逆变器的频率调制控制策略,在较高频率下会受到器件工作特性的限制,难以进行实时控制;

4、2.逆变器的移相控制策略,或谐振网络中谐振元件的参数优化设计策略,很难保证能够自适应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软开关工作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逆变网络、双边LCC谐振网络和整流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确定参考电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所述参考移相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滞后时间的参考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流确定实际电压,包括:p>

6.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逆变网络、双边lcc谐振网络和整流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确定参考电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所述参考移相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滞后时间的参考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流确定实际电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实际电压生成所述逆变网络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还包括:

9.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逆变网络、双边lcc谐振网络和整流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洁田晨曾得志曲春营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