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铁素体系不锈钢制造技术_技高网

铁素体系不锈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70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使用含Ni钎料进行高温下的钎焊时具有良好地钎焊性且钎焊后的耐腐蚀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如下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03~0.030%、Si:0.01~1.00%、Mn:0.05~0.30%、P:0.050%以下、S:0.020%以下、Cr:24.0~30.0%、Ni:1.50~3.00%、Mo:1.00~3.00%、Al:0.001~0.020%、Nb:0.20~0.80%、N:0.030%以下,满足以下的式(1)、(2),并且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Ni-2(Si+Mn)≥0.00%···(1)、Cr+1.5Mo+Si+1.5Nb-2.5Ni≤25.0%···(2)(式(1)、(2)中的Ni、Si、Mn、Cr、Mo、Nb表示各元素的含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素体系不锈钢,特别涉及在使用含ni钎料进行高温下的钎焊时具有良好的钎焊性且兼具优异的耐腐蚀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立场出发,要求汽车进一步提高燃料效率、强化废气净化。因此,废热回收器、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冷却器等汽车用热交换器的应用一直在扩大。

2、这里,废热回收器是通过将发动机冷却水的热用于供暖、或利用废气的热加热发动机的冷却水来缩短发动机启动时的热机时间,从而提高燃料效率的装置。通常,废热回收器设置在催化剂转化器与消声器之间。废热回收器由组合管、板、翅片、侧板等而成的热交换器部分、入侧管部分和出侧管部分构成。然后,废气从入侧管进入热交换器部分,在此将该热经由翅片等传热面传递给冷却水,从出侧管排出。另外,构成这样的废热回收器的热交换器部分的板、翅片的粘接、组装主要使用利用含ni钎料的钎焊。

3、另外,egr冷却器由从排气歧管等取入一部分废气的管、对所取入的废气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和将冷却后的废气返回至发动机的进气侧的管构成。作为具体的结构,egr冷却器是具有在使废气从排气歧管回流到发动机的进气侧的路径上同时具有水流通路和废气通路的热交换器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排气侧的高温废气被热交换器冷却,冷却后的废气回流到发动机的进气侧,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温度,抑制高温下容易生成的nox。另外,由于轻量化、紧凑化、成本降低等理由,egr冷却器的热交换器部分将薄板重叠成翅片状而构成,它们的粘接、组装中还是主要使用利用含ni钎料的钎焊。

4、这样,废热回收器、egr冷却器的热交换器部分通过使用含ni钎料的钎焊而粘接、组装,因此这些热交换器部分中使用的材料要求对含ni钎料的良好的钎焊性。进而,由于废气中包含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烃(hc),因此它们在热交换器中结露,成为腐蚀性强的酸性冷凝水。因此,这些热交换器部分中使用的材料也要求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钎焊热处理时达到高温,因此需要防止晶界的cr与c、n反应而成为cr碳氮化合物并在其周围形成耐腐蚀性差的cr缺乏层的所谓的敏化,确保耐腐蚀性。

5、由于以上原因,废热回收器、egr冷却器的热交换器部分通常使用降低碳含量而防止敏化的sus316l或sus304l等奥氏体系不锈钢。但是,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奥氏体系不锈钢由于含有大量ni而成本高,并且其由于热膨胀大而在高温且激烈振动受到拘束力的使用环境中的疲劳特性、即高温下的热疲劳特性低。

6、因此,还在研究对废热回收器、egr冷却器的热交换器部分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以外的钢。

7、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废热回收器、egr冷却器用材料,公开了通过在钎焊后生成以阳离子分率计包含16.0%以上的nb的氧化被膜来确保耐腐蚀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8、专利文献2中,作为废热回收器、egr冷却器用材料,公开了通过控制al、ti、si添加量来确保耐腐蚀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9、专利文献3中,作为热交换器、燃料供给系部件用材料,公开了通过控制钎焊后的氧化被膜中的cr、si和al的含量以及氧化被膜的膜厚来确保耐腐蚀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10、另外,专利文献4中,作为egr冷却器用材料,公开了通过以一定的关系式添加cr、cu、al、ti等成分并抑制al、ti添加量来确保钎焊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11、此外,专利文献5中,作为具有通过ni钎焊而接合的结构的egr冷却器部件,公开了通过抑制al、ti、zr添加量来确保钎焊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12、进而,专利文献6中,作为钎焊用铁素体系不锈钢材,公开了通过抑制ti、zr添加量来确保钎焊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13、现有技术文献

14、专利文献

1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57664号公报

1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59775号公报

1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270821号公报

1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21208号公报

19、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174040号公报

20、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2856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在专利文献1~6所记载的技术中,根据所使用的钎料、钎焊条件等,有时钎焊性不充分。特别是在以往的技术中,不能说能够在得到如上所述的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同时,充分确保使用含ni钎料的高温下的钎焊性。

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含ni钎料进行高温下的钎焊时具有良好的钎焊性且钎焊后的耐腐蚀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3、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良好的钎焊性是指在进行将在表面涂布有含ni钎料(jis标准:bni-5)的钢板在1170℃、1torr的氮载气气氛中加热10分钟并冷却至常温的钎焊处理后,加热后的钎料的当量圆直径与加热前的钎料的当量圆直径之比(钎料的铺展率)为150%以上。

4、另外,耐腐蚀性优异是指如下情况:使用上述利用含ni钎料的钎焊处理后的钢板,从没有附着钎料的部分采取20mm见方的试验片,留下11mm见方的测定面,用密封材料被覆,进一步将该试验片浸渍于30℃的3.5%nacl水溶液中,除了上述nacl水溶液的浓度以外,依据jis g 0577测定的孔蚀电位vc'100为300mv(vs sce)以上。

5、本专利技术人等在使用含ni钎料进行高温下的钎焊时,对各种不锈钢的成分元素与钎焊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6、其结果发现,抑制不锈钢中的al含量,另外在不锈钢中含有适量的ni,进一步相对于ni含量适当地抑制si和mn的含量,由此与含ni钎料的润湿性提高。

7、进而,对各种不锈钢的成分元素与钎焊后的耐腐蚀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钎焊的高温热处理,σ相(σ相)析出,耐腐蚀性降低。这里,σ相是包含大量cr、mo的金属间化合物,在其周围形成cr、mo缺乏层,因此钎焊后的耐腐蚀性降低。进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有适量的ni并进一步相对于ni含量适当地抑制cr、mo、si和nb的含量,可以抑制钎焊的高温热处理中的σ相的析出。

8、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并经过进一步研究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构成如下。

9、[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如下组成:

10、以质量%计含有:

11、c:0.003~0.030%、

12、si:0.01~1.00%、

13、mn:0.05~0.30%、

14、p:0.050%以下、

15、s:0.020%以下、

16、cr:24.0~30.0%、

17、ni:1.50~3.00%、

18、mo:1.00~3.00%、

19、al: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如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用于通过钎焊组装一处以上的接合部的废热回收器或废气再循环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用于通过钎焊组装一处以上的接合部的废热回收器或废气再循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如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及川慎司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