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56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耳鸣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包括面板,所述面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电刺激回路,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供电与编程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将设备放进外耳道进行工作,无需植入无创伤、不损害听力,可通过磁感应线圈调节、配置、存储声电刺激参数,通过可变形电极支架带动球形金属电极贴至鼓膜处,与接地电极形成闭环,电刺激锤骨柄,利用麦克风接收外界声音,通过受话器输出起到助听及耳鸣声掩蔽的作用,利用芯片储存的音乐信号、噪音、环境信号播放来转移中枢注意力和耳鸣掩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鸣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


技术介绍

1、伴随着生活环境(噪音)、病毒感染(新冠、带状疱疹)和基因突变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饮食嗜好,耳鸣发病率逐年上升。耳鸣病人的年龄范围越来越广,耳鸣生存或生活质量普遍受耳鸣影响较大。言语清晰度、睡眠、情绪心理、社交乃至认知能力等也会受到长期耳鸣影响。睡眠质量的改善,药物及助听器的声掩蔽往往可以帮助部分病人改善耳鸣,但是还有部分病人无法从现有康复手段中得到帮助。

2、通过对极重度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放电进行刺激,发现治疗有效率可以提高到92%。但人工耳蜗植入需要破坏耳蜗结构,损伤听力,如果耳鸣患者无听力损失或者听力损失程度较轻,以放弃听力为代价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耳鸣过于高昂,且外观有巨大的外机,美观度无法接受,同时植入手术有感染和二次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人工耳蜗植入需要破坏耳蜗结构损伤听力,同时以放弃听力为代价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耳鸣过于高昂,且外观有巨大的外机,美观度无法接受,同时植入手术有感染和二次伤害的风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包括面板,所述面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电刺激回路,所述电刺激回路通过电流刺激鼓膜锤骨柄来抑制耳鸣,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所述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用于助听及耳鸣声掩蔽的作用,所述面板一侧设置有供电与编程模块,所述供电与编程模块用于为治疗仪供电,且还用于编码电刺激参数及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调试。

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刺激回路包括面板一侧固定连接的芯片,所述面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可变形电极支架,所述面板侧壁设置有接地电极。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变形电极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金属电极,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球形金属电极与收纳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球形金属电极底部设置有卡槽。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板内部位于可变形电极支架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内壁滑动连接。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底端贯穿面板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盘,所述面板侧壁靠近旋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定位块。

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包括外壳内部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的受话器,且还包括面板顶部固定连接的麦克风。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顶部位于受话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出声孔,所述面板底部位于麦克风正下方设置有进声孔。

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电与编程模块包括面板顶部靠近一侧设置的磁感应线圈,且还包括面板顶部靠近另一侧设置有可充电电池。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感应线圈与可充电电池之间进行电路连接。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专利技术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的有益效果:

13、可直接将设备放进外耳道进行工作,无需植入无创伤、不损害听力,且佩戴摘取方便,无需佩戴外机,美观隐形舒适,可根据用户耳鸣的频率、响度,通过磁感应线圈调节、配置、存储声电刺激参数,通过可变形电极支架带动球形金属电极贴至鼓膜处,与接地电极形成闭环,电刺激锤骨柄,另一方面利用麦克风接收外界声音,放大后通过受话器输出,起到助听及耳鸣声掩蔽的作用,还可以利用芯片储存的音乐信号、噪音、环境信号播放来转移中枢注意力和耳鸣掩蔽,有效避免了长期声治疗带来的噪音性听损副作用,有效弥补声音频率范围无法达到的耳鸣靶点频率的缺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包括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电刺激回路,所述电刺激回路通过电流刺激鼓膜锤骨柄来抑制耳鸣,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所述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用于助听及耳鸣声掩蔽的作用,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供电与编程模块,所述供电与编程模块用于为治疗仪供电,且还用于编码电刺激参数及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调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回路包括面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芯片(17),所述面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可变形电极支架(10),所述面板(1)侧壁设置有接地电极(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电极支架(10)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金属电极(5),所述外壳(2)顶部设置有收纳槽(4),所述球形金属电极(5)与收纳槽(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球形金属电极(5)底部设置有卡槽(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内部位于可变形电极支架(10)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内部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顶部设置有卡板(12),所述卡板(12)与卡槽(6)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底端贯穿面板(1)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1)贯穿面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盘(13),所述面板(1)侧壁靠近旋盘(13)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定位块(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包括外壳(2)内部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的受话器(7),且还包括面板(1)顶部固定连接的麦克风(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顶部位于受话器(7)的正上方设置有出声孔(8),所述面板(1)底部位于麦克风(18)正下方设置有进声孔(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与编程模块包括面板(1)顶部靠近一侧设置的磁感应线圈(16),且还包括面板(1)顶部靠近另一侧设置有可充电电池(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应线圈(16)与可充电电池(15)之间进行电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包括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电刺激回路,所述电刺激回路通过电流刺激鼓膜锤骨柄来抑制耳鸣,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所述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用于助听及耳鸣声掩蔽的作用,所述面板(1)一侧设置有供电与编程模块,所述供电与编程模块用于为治疗仪供电,且还用于编码电刺激参数及声刺激助听放大模块调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回路包括面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芯片(17),所述面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可变形电极支架(10),所述面板(1)侧壁设置有接地电极(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电极支架(10)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金属电极(5),所述外壳(2)顶部设置有收纳槽(4),所述球形金属电极(5)与收纳槽(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球形金属电极(5)底部设置有卡槽(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耳道无创的声电联合刺激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内部位于可变形电极支架(10)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内部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迪周善晨凃磊周梦莹魏李曦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