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食用菌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食用菌在培育工程中需要营造低温潮湿的环境,这样就会产生食用菌菌糠污水,污水中存在很多的大颗粒杂质,这些杂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对这些大颗粒杂质采取间歇性过滤,先将一部分污水导入过滤设备中再进行过滤,这样会导致整个过滤流程不连贯,连续性不佳,同时食用菌污水含有有害气体和很大的气味,不但会让人产生不适,而且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污水中存在很多的大颗粒杂质,这些杂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食用菌污水含有有害气体和很大的气味,不但会让人产生不适,而且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空气污染的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污水池(1)、过滤箱(5)、除味箱(19),所述污水池(1)和过滤箱(5)之间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与污水池(1)之间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水泵(2)与过滤箱(5)之间连通有送水管(3),所述过滤箱(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4),所述过滤箱(5)的内左壁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转动设置有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所述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与过滤箱(5)内左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8),所述过滤箱(5)的右端从上至下间隔开设有两个排料口(9),所述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的右端均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污水池(1)、过滤箱(5)、除味箱(19),所述污水池(1)和过滤箱(5)之间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与污水池(1)之间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水泵(2)与过滤箱(5)之间连通有送水管(3),所述过滤箱(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台(4),所述过滤箱(5)的内左壁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转动设置有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所述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与过滤箱(5)内左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8),所述过滤箱(5)的右端从上至下间隔开设有两个排料口(9),所述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的右端均位于排料口(9)处,所述过滤箱(5)的后壁从上至下间隔转动设置有两个转动轴(12),两个所述转动轴(12)分别位于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的下方,两个所述转动轴(12)穿过过滤箱(5)的后壁设置,所述支撑台(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7),两个所述转动轴(12)的轴身均固定套设有转轮(15),所述转轮(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拨杆(16),所述转动杆(17)的杆身固定套设有蜗轮(18),所述除味箱(19)的内部上侧转动设置有往复丝杆(20),所述往复丝杆(20)左端穿过除味箱(19)的左壁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与蜗轮(18)啮合配合,所述往复丝杆(20)的杆身滑动配合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下端连通有出水口(22),所述过滤箱(5)的右端下侧连通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滑块(21)与出水口(22)连通,所述过滤箱(5)的后端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除味箱(19)内可拆卸设置有活性炭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6)的滤孔孔径大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相,焦玉霞,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友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